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军迷世界
记我的父亲——川军旅长杨兴才
    2017-05-02 01:08:03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简介
这篇文章是81岁的杨玉珉老太太回忆她的父亲——曾经担任川军旅长的杨子云的文章。杨子云,于1936年2月27日被授予陆军少将职务(文中说墓碑上刻有陆军中将字样,为后来因战功被蒋介石晋升中将,但未查到记录,存疑)。杨旅长是巴县南泉人,前清秀才出身,生于1881年,在那个战乱年代投身军旅,后回到家乡,为南泉建设很出了一把力气。杨将军于1940年去世。
由于杨老太太年事已高,加之很多事情也是听兄、姐讲述,难免有误记之处。杨老太太13年患脑梗,又得了白内障,15年身体稍好后,才在儿女鼓励下写了此文。为了尊重老人家,除了标点符号等明显错误处,我们一律未加改动,只是以编者按形式给与旁注。


杨玉珉老人家近照


全文共6936字
阅读大约需要11分多钟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光绪年间),极度封闭。荒凉的重庆南郊,张献忠洗四川后,从湖北麻城移民来的一支杨姓后裔,散居在以土桥(现李家沱土桥)为中心的广大农村。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变迁,形成了一支不大的族群,并有了自己的族谱、宗祠。族人中偶有出息的后人,进入到乡镇经营小商业。但是,绝大多数族人都留在农村,以种地求生存。而其中最弱势的一群,则流落在更边远的荒山野岭,以开荒种地为生,是为最赤贫者。我的祖父,就是一个人流落在南温泉野猪窝山上,靠开荒种地,与野兽争斗中求生存的一个贫苦农民。

当时的南温泉野猪窝,是一个荒凉、贫穷、干旱的石山坡,没有水源。野兽,尤其是野猪经常出没,时有伤人,捣毁庄稼。散落在山坡上的几户农民,就在这年年开荒年年荒的石山上,勉强生存下来。开荒,就是在石头缝里填土,播种。 秋收时,就是从野猪嘴里夺粮 。山上没有水源,完全靠天吃饭。三年两载,非旱即涝,农民苦不堪言。他的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自己既没文化,又没体力,三十多岁了,还没成家。孤独一人,在一片既不挡风、又不避雨的茅草棚下,生活着、挣扎着。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在光绪年间,南温泉也仅有十三户以农为业的农民。就在那凄风楚雨的某一天,路上来了四个讨饭的人。为首一个中年妇女,带领着三个孩子。大的女孩有十二,三岁,小的两个男孩也都不足十岁。饥饿与疲惫,让他们一行步履蹒跚、行色艰难,几乎要昏倒了。这时,村民们慷慨拿出自己仅有的食物资助,同时询问缘由。原来他们也是农民,因为灾荒加上瘟疫,村里人几乎都死光了,不得已出来逃荒要饭。一路上都是災荒,讨饭也吃不饱。他们已经走不动了,前途茫茫,不知何处是尽头?似乎已到了生死的边缘。村里的长者见状,力主我祖父收容他们一家四口,村民共同支援共度难关。就这样,祖父就有了一个五口之家。这个中年妇女,就是我们敬爱的祖母。

祖母十分勤劳,能干,她同祖父,带领三个孩子,在村民的帮助下,修好了茅屋,种下了庄稼,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人生在世,吃得饱肚子,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多么幸福啊!特别可喜的是,就在安定后的1881年的麦收季节,我的父亲出生了。

祖父有了自己的儿子,那是人一生多大的福份啊。父亲的出世。给这个六口之家增加了多少欢乐,多少希望啊。
 




父亲从小聪明伶俐,活泼调皮。颇得祖父母的宠爱。加之大姑,二伯,三伯已长大成人,有劳力支撑家里的农活,已不愁吃穿。所以他就被送去私塾读书,从此,父亲走上了与祖辈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父亲在回忆他的人生旅程时,对他的姐姐、哥哥满怀感激之情。说:"没有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没有他们承担了全部的家庭责任。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乡试考上秀才之后,他又到省城考取了举人。就在省城期间,他得知那儿办了个讲武堂。极爱武术和气功的父亲,要进讲武堂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祖父母急忙给他找了一家甘姓姑娘(我们称甘妈)结婚了。 不久,我大哥出世。父亲不满这门婚事,又不愿过这样的世俗生活,执意要去讲武堂学习。于是,他重新回到省城,进了讲武堂。这时,四川爆发了反清的护路运动。父亲他们积极参加,最终取得了胜利。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下,父亲他们又积极地参加了反袁斗争。反袁斗争失败后,国内进行大搜捕,父亲他们被迫逃亡日本。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帮助下,进了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编者按: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从1898年开始招收中国学生,一直到1937年中日大战爆发才停止,前后有29期、1600多中国军人在该校受训)。

北伐时期,响应 孙中山先生召唤,回国参加北伐革命。先在黄埔军校任教(编者按:在黄埔军校教官目录中没有查到杨将军名字,或记忆有误,并非教官,或是某个分校教官),后在北伐革命军一方面军( 唐生智) 总指挥部任参谋,少将参谋长,旅长等职(编者按:北伐军没有第一方面军,唐生智曾任北伐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军前敌总指挥。此处疑回忆有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父亲解甲归田,回到重庆南温泉老家。借住在四川督军熊克武先生在南温泉的别墅里。由于目睹家乡的贫穷、落后,他积极参加家乡的开发建设。1929年,南温泉开发、建设的先驱——周家祯(文钦)先生病逝后,他又带头联络乡绅,富商,发起成立“渝南温泉公园董事会”。其宗旨是为南温泉开发,建设筹集资金,规划建设南温泉。

1931年,父亲调任大竹县县长。1934年又再度步入军界。在四川军阀刘湘属下范绍曾部任参谋长,杨森部21军164师独立旅少将旅长等职(编者按:此处回忆有误,杨森为20军,没有164师。刘湘的21军倒有个146师,是1937年整编而成,范绍增任师长。该师曾参加武汉作战。但在146师编制未见独立旅番号,疑是杨将军在大竹县任职时,曾组织民团改编为独立旅这种二线部队。川军23军曾经有个164师,师长张邦本,那是杂牌部队。这个师后来被刘湘改编进56军,留在川东后方。老人家能够记得到164师这个川军番号,估计她父亲很可能在这个部队任职,并由于她父亲和刘湘、杨森、范绍增等人后来关系不错,所以记岔了)。抗日战争时期,曾率兵出川,参加了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战事失败后,蒋介石先生曾亲自召见父亲,再给一个师的编制,嘱其再度领兵抗日,并再给父亲颁发了陆军中将的委任状。这个中将委任状一直到南泉解放那天,家里才烧毁。但是父亲感到,身边没有一帮经历过多次战斗洗礼的各级军事干部,也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完全是仓促成军的乌合之众。要想用这样的一支军队去抵抗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日寇,简直是以卵击石。尤其在现代化的正面战场上,是绝无胜算把握的。加之身体欠佳,经过认真思考,仍然执意辞别军旅,回南温泉家乡养病。此时,我们家已从熊克武将军的公馆搬出,在山上祖父故居旁盖了自己的房子。

抗战时期的南温泉,是规划为陪都重庆的迁建区。很多达官显贵,都在南温泉进出。父亲由于战场失利,心情极度沮丧,一直深居山上家中,闭门谢客,身体日渐衰弱。时孙中山先生的公子孙科,率领一帮几大家族的少壮派登门拜访,要来看望他的杨老师。由于父亲文武双全,孙中山先生曾令孙科向我父亲请教,尊称父亲为老师。于是,父亲便在文钦路大中旅馆设宴招待。由于心情不好。又饮酒过量,加之近来身体日渐虚弱,疾病就更加沉重,最后竟高烧不退。

蒋介石先生曾亲临我家探望并带来他的御医,一位国医高手,亲自把脉诊治(编者按:老人家回忆,这是她奶娘亲眼所见并亲口告诉她,二姐玉白当时也在现场,文革后,二姐尚在,老人家曾面见二姐求证此事 )。医生看后摇头对蒋公说:是肺雍(大叶性肺炎),中药已无力回天。当时,青霉素尚未问世。不久(1940年),父亲病逝。在出殡的那天,杨森将军派他的护卫队来,为父亲送行,从我家大门,直到墓地,由他们站岗,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父亲出身贫寒,又是文武双全的将军。在黄埔军校和北伐时期,结交了不少共产党的朋友。他回四川后,常常赞赏他的得意学生徐向前。徐那时正在川北领导红四方面军开辟根据地,后来,1935年,红军西进,杨森受命派父亲去围剿。父亲则不放一枪地把红四方面军护送出杨森的辖区。

九姐玉赤就是这个时候出生的,所以叫玉赤。玉赤,谐音“遇赤”,遇上红军的意思。
 




父亲的一生,传奇跌宕。在近现代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他奋斗的身影。从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到北伐革命、抗日战争。他都跻身其中,站在祖国和人民一边。为改造社会,造福人民,奋不顾身,努力战斗。但是,由于手边没有这方面的文字资料和知情人的有关讲述。对他的建树,不得而知,不敢杜撰。但是,他是一个从贫苦农村走出来的穷孩子,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靠山,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革命的将军,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也与他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密不可分的。学文习武,努力充实自己,投身革命,奋力改造世界。他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家族的骄傲。

说到贡献,我们只能从现有的一些资料中,寻找到他的一点一滴。主要是在从事家乡的开发建设上,他所做的一些 感人至深的事情。

从他回乡,踏上家乡的那一刻起,就把他的全部热情和精力, 奉献给了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

1927年。北伐失败后。父亲解甲归田。回到家乡。就一头投入到家乡的开发建设中去了。那时,正是周家祯先生开发事业的最困难时期。他在领导建设花溪河堤坎工程中。,负责施工的人偷工减料,贪污工程款,致使堤坝几修几毁。群众意见很大,失去了信心,工程款募集无望。大量的谣言和指责,像洪水一样冲向周先生。受尽委屈的周先生,没办法讲清原委,只有尽力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在劳累和焦 虑奔波中,他的旧疾(肺结核)复发,竟于1928年病逝于工作中。清正廉洁一生的周先生,死后身无分文。父亲让出自家的祖坟山一块,安葬了这位人民的功臣。各界人士,纷纷捐款,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以追思周先生对南温泉的伟大贡献。

但是,建设中的花溪堤坎工程,几修几毁,内斗不断,互相指责,告状打官司。几年下来,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矛盾双方各自都有靠山,官司判不下来。工程搁置,弄得人心具灰。父亲出面,请来矛盾双方,当面协商解决。原工程负责人辞职,体面下台。新上任的负责人,在父亲的建议下,征求工程人员的意见,修改了施工设计,终于在1935年筑堤成功。从此,花溪河蓄水,两岸景色骤然生辉,南温泉彻底改变了面貌。山清水秀,碧树蓝天,花溪河变成了进出南温泉的黄金水道。南温泉的开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父亲返乡时,正值南温泉建设发展极需资金。他便利用自己多年军旅生涯及在社会上的关系,凭借威望,联络社会豪门名士来南温泉游览,并在家中“觉园”设宴款待,然后劝其资助南温泉建设。为开发南温泉筹集资金,在周先生去世后,为了继续开发建设,他相邀南温泉当地富商、名士、社会贤达,如商界的赵资生、盐界的曾子唯、金融界的潘昌猷、卢德敷等,发起成立温塘公园董事会。这对于南温泉的初期发展,起到统一规划、建设,保证了资金来源,贡献是巨大的。

父亲返乡初期借住在熊克武先生的公馆,将其公馆改名为“觉园”。并在觉园房前屋后,广植栎、法国梧桐、白兰花等名贵树木。八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树木已成参天大树,仍在庇荫着南温泉的后人。他又在子泉流入花滩溪(花溪河未蓄水前的名称)的热水沟两岸,栽满了大片桃林。一俟春天,桃花怒放,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在子泉溢水如蒸如雾的映忖下,宛若一道画屏。曾被当时誉为一景“塘水流烟”。

1930年5月,巴县县长冯均逸要在仙女洞前那片土地上筹办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该地的房舍为男生部(即现在的重庆市十中),女生部没有住房,父亲拨出自己觉园住房的一部分作为该校女生部。1931年元旦,学校在觉园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南泉新年庆祝会”。以新剧(话剧)、舞蹈、双簧、幻术、国技等多种形式的游艺活动。邀请南温泉人民共享欢乐,一连三日,首创盛况。

1935年,冯又倡义修建温泉室内游泳池。由曾子唯,我父亲、卢德敷、阮雨梅等人出资,改建浴室,并新建成室内游泳池。从而开创了南温泉的游泳运动。
父亲为了乡民行路方便,又独资修建了迪惠桥。在髦耋之年,倡导兴学,力主筹办建文中学,并荣任董事长之职。

父亲在南温泉享有崇高的威望,凡有决策,他无不参与;凡有义举,他均捐资;凡有纠纷,唯他能调解、平息。凡事竭心尽诚,直至病故。
 
 



1881年,父亲出生了。

家谱字辈为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父亲是兴字辈,所以取名杨兴才,字子云。以后仕途还算平坦,但是,穷人家的孩子,一心想改变穷人的命运,对旧的社会体制,有种天生的叛逆。所以,他积极参加旨在改造旧社会的革命运动。父母包办的婚姻,也在他投身革命后,就结束了。

父亲与甘妈离婚时,大哥尚年幼。他就从叔伯家过继一个大姐当他的大女儿,帮他照料家务,照顾大哥——她就是后来嫁给连家的连大姐。由于大姐家字辈是雪,所以大哥的名字取名雪帆。

反袁时期,他在湖南与富家女王氏(我们称王妈)结婚了。反袁失败后,国内进行大搜捕,是王妈资助他逃往日本的。由于王妈多年没有生育,所以,当父亲从日本回国后,就由王妈做主,与湖南肖氏(我们称肖妈)结了婚。婚后,我的哥哥姐姐们就先后出世了,在湖南,我们就有了二姐、二哥、三姐。大革命后,我们举家迁回重庆,王妈当家。大姐出嫁,生活安定。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条。

回到重庆,肖妈又生了一个哥哥,就排名老六。于是,我们的六哥就这样叫开了。以后,七姐、八姐相继出世,其中。七姐出生正是父亲五十大寿,也正处于他顺利时期,心情愉快,写了一首“五十得一花”的诗以资记念。但是,不久,很不幸,辅佐父亲一生的我们敬爱的王妈去世了。而且,在八姐出生尚在襁褓之中时,肖妈也去世了。那时,大姐已出嫁,家里全是一帮未成年的孩子,所以,父亲不得不又与重庆何氏女(我们称为何母)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就是九姐、我、还有弟弟。同时,大哥也结婚了。大嫂是父亲已故战友的女儿。先后生了两女儿,这时我们家,算是人丁兴旺了。

孩子的姓名,完全依家谱。所以,男孩字辈是顺。二哥顺惠、六哥顺聪、弟弟顺鑫。但是,大哥没有改,是因为雪帆两字很雅。

女孩不按家谱,改为玉字。二姐玉白、三姐玉洁、七姐玉清、八姐玉凤、九姐玉赤、我老满是玉珉,我大姐也改名玉华。由于七姐去世早,父亲又特在意,不知是否为了安慰父亲,八姐就叫成玉清了。

我们的下一辈,应该是官字辈。父亲说,官是清不了的,就(把字辈)改成家、齐、永、世、昌。这就是为什么二伯家的五哥(我不记得名字),他的儿女们是官字辈,我家哥哥的孩子是家字辈的原因了。

姊妹中,二哥十五岁去世,死于白喉。七姐早亡,弟弟在父亲去世后也死于麻疹。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父亲的一生。
 
 



1940年,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刚满四岁。

父亲去世后,我们分了家。九姐、我和母亲三人生活,住野猪窝老屋。有田租120石(谷子)。48年,母亲服中药中毒去世。我们姊妹就靠这120石田租生活,尚不成问题。解放后减租退押时 ,把野猪窝老屋卖给政府当粮食局仓库,所得钱款退给农民(作为归还当年租地时的押金)。我们姊妹三人全部安排参军、工作和读书。

1949年底,重庆解放。我13岁,在巴女中读初中。因患肺结核加之营养不良,长得又矮又瘦。

一天,有人告诉我家,父亲坟前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在写什么,但没人敢去问。我一个人偷偷跑去看,坟前拜台有一个高大,魁梧的大人。一身略微褪色的旧军装,左手拿着笔记本,右手握笔,正在抄写墓碑。大慨,他以为我是附近农村小孩,没有介意。他走后,我也到墓碑前去看碑文,当时,字还认识几个,但(墓碑上)说些什么,不懂。回家后,哥哥姐姐们也没问起。以后,我们姊妹就各奔西东,对碑文内容,我们家谁也不知道。

1965年的暑假,我回重庆。又去父亲坟上看看(当时是不能烧香上坟的)。自己的阅历多了些,又上了大学,应该可以看得懂了吧?于是,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是比较白话的文言,加上自己对近现代史的一点了解,我读懂了,而且抄了下来。

墓碑共三块,是父亲和王妈、肖妈的合葬墓。左右两块碑,高约一米五,中间一块高约二米。左右碑都是父亲写的。右碑略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主要是颂扬王妈在父亲一生中如何支持他革命、如何资助他赡养父母、如何当家理财。左碑是说肖妈如何有修养,与王妈相处融洽,(以至于)外人不知到孩子是哪个妈生的。中间一块是我母亲何母去世前刻的,只有中间几个大字“陆军中将杨公兴才字子云之墓”。这些情况,在我还没有机会告诉姊妹们时,文化大革命来了。以后怕对自己有什么不利,就把抄文毁了,但内容却熟记于心。

1997年,我已经退休,回南温泉住了半年。 有一天,南温泉公园职工彭泽君,借给我一本有关南温泉的发展史的底稿。我仔细阅读了手本。吃惊的发现,我们的前辈在开发、建设南温泉的数十年间,在政府不拨款、领导不出面的情况下,是如何艰苦奋斗的。几千年来,南温泉一直就是这么封闭、落后过来的。由于周家祯先生的发起,由于他的积极带头,募集了最初的开发资金。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动员了社会一切力量,前赴后继,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把南温泉开发成一个初具现代气息的游览胜地。其细致,真实的记录,让我比较详细、客观地了解到到父亲参与开发,建设的一些细节,丰富了我对父亲的了解。

这当中,与二姐玉白的几次见面与长谈,让我对父亲的经历、父亲生病、父亲的死,以及蒋先生对父亲的接见,病中的探望,都有了直接的证明。因为二姐最年长,而且一直在父亲的身边,她的信息是很可靠的。另一位就是堂姐玉美,他与二姐同年,记的事情比较多、比较真实。 其他,还有我母亲何母、奶娘、大嫂等的叙述,都给我比较全面了解父亲,提供了很多极为珍贵的资料。这一切,我与三姐谈得最多。但是,从政治考量,她却极不同意我把这些告诉后辈。怕他们因此受到牵连。

2011年中,南温泉地方政府通知我家,由于南温泉开发,建设的需要,野猪窝需要整体出售。通知我们立即搬迁我家的祖坟(也包括周家祯先生的坟)。由于我对南温泉历史的了解,对周先生的崇敬,就借用手里的资料,写了一篇关于周先生等先辈们对开发、建设南温泉的艰苦过程,和他们的贡献,以及南温泉的历史价值——“南温泉趣谈”。并把这篇文章送到巴南区政府,此后,再没有人通知我们迁坟事。

今年。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党中央和中央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胜利。振奋了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我的心情也极不平静。历史能给我们留这么多的积极的精神。父亲的一生。也有很多积极的正能量。供我们后辈子孙,继承和发扬的。我应当把我所知道的告诉大家。让后人们也如父亲一样。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本文转自:http://mp.weixin.qq.com/s/wUM253mwg7NXAwLCCdjjPA?ptlang=2052&source&ADUIN=13242237&ADSESSION=1493650643&ADTAG=CLIENT.QQ.5521_.0&ADPUBNO=26675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