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军迷世界
毛泽东为什么赞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2017-08-17 11:58:4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毛泽东主席曾亲切赞誉王诤:“王诤同志是有功的,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王诤同志风云数十载,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现将其业绩举其重大者辑录于此,以铭宏志。


1、 开创我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

1931年1月6日,王诤同志用收报机侦听国民党电台的发信,将获取的情报提供给总部首长作为战役决策的依据,王诤同志因此立了大功。后来红军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开展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

2、 创造专台工作法在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中央苏区急需与在上海的党中央沟通无线电通信。王诤同志决定设专台专人,用缴获的100瓦大功率电台对党中央上海地下电台发报,并专设收报机24小时进行守听。1931年9月,终于沟通了联络。

3、 建立我党第一个文字新闻广播电台在保证与上海党中央联络的同时,王诤同志提出利用100瓦大功率电台兼发文字新闻,这是我党的第一个新闻广播电台。这个新闻广播电台连同前已建立的新闻收信台,后来成为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的组成部分。

4、 协同创建我党第一座语言广播电台1940年,党中央决定筹建语言广播电台,周恩来副主席将技术保障任务交给王诤。他勇敢地挑起重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40年12月30日正式试播,开创了人民语言广播事业的历史。

5、 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气象观测通信网1944年,为了配合美国空军支援中国抗日,王诤同志组织在根据地建立气象观测网和气象通信网,亲自组织举办气象观测通讯训练队,后在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华东等地建立了20个气象站,创建了抗日根据地的气象事业。


6、 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和通信学校王诤同志刚参加红军,就担负了开办无线电训练班的任务,后来扩建为红军通信学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训练出2100余名胜任工作的通信人员。

7、 组织自制通信器材王诤同志在江西瑞金和延安亲自筹建了通信材料厂,利用自制的和购买的元器件,加上缴获的电台备用器件组装电台,还组织备战略区办起通信器材修造厂。在抗日战争中和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无线电台已装备到团和少数营。

8、 建立无线电通信联络组织方法王诤同志1931年以一部半电台用单向通信法与部队来建立联系,对重点联络对象采用了专台联络法;1932年建立了多台一网路通信组织法;在长征路上建立了盲叫盲发通信组织法、转报转叫通信组织法、急报插入通信法;在延安建立了多台多网法、网络分割法、基地化通信和集中台工作法等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无线电通信的作用。

9、 提出我国电信建设方案1948年,王诤同志向周恩来副主席提出了关于全国解放后,有关党政军和经济建设的神经中枢——固定有线电通信设施,按一个国家网(公用)、一个国防网(专用)、一个铁道网(专用)的“一公二专”三个网络分别接管、建设的实施方案,获得周副主席批准,使这三个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接管、恢复、发展,并转入正常运营。

10、 组织接管全国电信企业、事业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王诤同志从全军各级通信部门抽出数以万计的通信干部,对国民党政府、军队、警察、邮电、铁道、交通、新闻、广播、民航、气象、航海、海关、金融、经济等部门的电信通信机构、设备、企业进行了全面接管,使这些部门的工作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营,保障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新中国成立后,王诤同志顾全大局,组织各部队将接管的邮电和铁路通信线路无条件地交给地方相关部门。


11、组织生产第一代国产通信装备抗美援朝开始后,王诤同志为解决我军通信装备不统一的问题,亲自选定样机,向工厂交代任务,多次赴现场解决研制中的难题。到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产的新型通信装备已达总数的80%以上,并很快在全军实现了第一代国产新型装备的换装。

12、发展新中国的邮政电信事业新中国成立后,王诤同志任邮电党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全体邮电职工的积极性,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通达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有线电干线网,使新中国邮电电信事业的建设出具规模。

13、为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建国初期,王诤同志兼任重工业部电信工业管理局局长,积极组织电信工厂的恢复重建,在组织生产军品的同时,积极组织民品生产。至1953年4月,在他的努力下,电信工业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成员,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4、参与发展导弹、航天事业1957年,王诤同志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参与组织领导两弹一星通信控制系统的研制。从建立固定的国防仿制第一枚导弹,到发射第一颗通信卫星,他进行了大量的组织计划和计划协调工作,为导弹、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5、建立固定的国防通信网1950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了王诤同志关于建立独立的固定国防通信网的计划,在国家电信事业建设的分工上立了法。王诤同志亲自安排计划,组织施工,在较短的时间里,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国防通信网。

16、建立统帅部和各大军区通信部队王诤同志在大军区和统帅部组织建立独立通信团,在战略通信装备试用和技术骨干的储备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17、组建电子对抗领导机构和电子对抗部队1959年,王诤同志获准在通信兵部建立电子对抗部,并组建了我军第一个电子对抗团,从组织上保证了我军电子对抗工作的领导,加速了我军电子对抗事业的发展。

18、提出我国电子工业发展方针在1950年10月全国电信工作会议上,王诤同志首次提出发展我国电信工业的方针:“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生产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积极培养干部,迎接新的形势。”对电信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19、把军事电子学高技术列入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领导制订12年科学发展规划,王诤同志提出把计算机、半导体、空间电子技术列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被大会列入了规划文件,并确定了以任务带科学的方针。

20、实现我军全半导体化国产通信装备的换装1963年,王诤同志提出了军用通信装备要首先实现半导体化、小型化、轻型化、省电化、牢固化的要求,并亲自组织技术攻关会战,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我军半导体化国产装备的换装。

21、积极发展雷达工业1950年,王诤同志就预见雷达必将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兵器。他将国民党军队留下的雷达研究所和雷达修造厂接收过来,组织修理破旧雷达,用以支援抗美援朝,并以此为骨干,扩建了若干个新雷达厂,使新中国的雷达工业初具规模。

22、提出在国营大中型推广计算机技术应用,建立售后服务的经营方针1973年,每秒运算100万次的大型计算机和每秒运算50万次、10万次的中小型计算机都已生产出来,但因缺乏软件开发,工厂生产任务不足,订货很少。为此,王诤同志决定成立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广研究所,首先进行软件开发,抓智能辅助设计,建立大型企业单位计算机网络,使计算机的应用很快面貌一新,逐步在我国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狠抓短波单边带电台的研制生产1964年,王诤同志将我军击落的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上的一部残留的400瓦短波单边带电台,交第十研究所进行全面分析,准备试制生产。在他的指挥下,攻关会战10个月,研制出了样机,陆续装备到陆、海、空军部队。随后又派生出全系列的单边带短波电台,使我国的短波无线电通信设备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4、建设卫星通信地球站1972年,王诤同志受周恩来总理之托,亲自抓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设任务。他在周总理面前立了三年完成任务的军令状,连续47天跑遍江苏、上海各工厂、研究所进行调查研究,组织150多个单位进行技术攻关大会战,终于在1975年底按时完成了任务。

25、毕生致力于通信保密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王诤同志就很重视无线电通报规划的制订和修改,多次颁发通信保密条例。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不懈地狠抓通信保密工作,多有建树。

26、抓紧我军战略指挥网自动化建设王诤同志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研制工作,组织建立攻关领导小组,到1966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97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战略指挥网自动化建设领导小组,他是牵头人之一,亲自组织论证和科研项目落实,使我军战略指挥网自动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7、组织建立中国电子学会1960年,王诤同志积极倡议筹建中国电子学会,使之成为学术技术引进的一个很好的渠道。

28、提出极具远见的战略方针1963年,王诤同志进一步将电子工业执行的军民结合的方针概括为“平战结合,以战为主;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以民养军”的24字方针,对电子工业的腾飞起了关键性作用。

29、勇敢与林彪、“四人帮”做斗争“文革”期间,王诤同志面对林彪、“四人帮”的种种诬陷和残酷迫害,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30、最后一次支持召开四机部党组会1978年,王诤同志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仍念念不忘电子工业的振兴。逝世前,他在家中输着氧气,最后一次主持召开了四机部党组会议,提出了对振兴电子工业的意见。

本文转自:https://kuaibao.qq.com/s/20170815A0B3V800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