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巴渝文化
重庆这项堪比长城的绝密工程,潜伏深山19年终于重见天日
    2017-10-13 23:04:4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位于重庆涪陵区东南部的白涛镇,

滔滔乌江水穿流而过,

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但它底下却深眠着

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体,

八九十年代曾被列为

国家一级重点绝密工程。


▲travellingwith+摄

我们潜行在望不到尽头的昏暗隧道,

耳边传来排气扇有气无力的嗡鸣声,

仿佛跌入另一重时空境界。


▲travellingwith+摄

走下回旋复杂的楼梯,

迎面撞来一道道迷离闪烁的霓虹光,

萦绕在荒废已久的发电机墙上,

为这趟探奇之旅添上

一丝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travellingwith+摄

穿越20多层高的垂直洞厅,

一个底部投射诡魅绿光的

核燃料反应锅让我们不寒而粟;

环顾四周散发

破败工业气息的钢筋铁架,

一瞬间好像进入到电影《生化危机》

里的恐怖地下实验室。


▲travellingwith+摄

19年前,

这个地方仍然被卫星屏蔽,

在地图上找不到,

甚至连当地人也毫不知情。


▲绝密工程的中央控制室

(travellingwith+摄)

事情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

那时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

被美国孤立、与苏联交恶,

国际形势对我们极其不利。

1966年,

周恩来亲自签署命令,

于广大内陆山区大量建造军事基地,

统称“三线工程”,

时刻做好保家卫国的战争准备。


▲洞体墙面上

无处不在的革命标语

(travellingwith+摄)

重庆涪陵的巨大洞体便是在

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

而它肩负的重任更不可忽视——

为生产原子弹准备核原料。

当时为了支持战略的部署,

前后有6万人从天南地北背井离乡,

义无反顾地赶往深山峡谷投身建设。


陈怀文便是其中的一员。

1969年,年仅二十岁的他

应征入伍国家特种兵部队,

伴着耳边欢腾的锣鼓声,

踏上从山西平遥前往北京的火车。

不料,

火车在石家庄稍作停留后,

竟突然掉头向南行驶。


班长秘而不宣地说道:

“从现在开始,

你要忘记自己身在哪里,

也不要问将来会做什么。”

后来,

火车停在了重庆白涛镇,

而徐怀文也自然被编入了

代号816的绝密工程队伍中,

开始了他

长达15年难以想象的洞穴人生。


▲重庆涪陵地下核工程

(代号816)洞体入口

在这里,

机器的轰鸣混杂着牛羊的哞叫,

厂房的身影交织着乡野的风光。

外来工人和本地农民融洽共处,

普通话、上海话、重庆话

等各地方言此起彼伏。

这种看似浪漫的田园工厂背后,

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艰辛。


徐怀文和他的战友们几乎每天都

枕着隆隆的炸洞炮声醒来与入眠,

就像在战场上打仗。

“那时夏天温度很高,

常达40多度,

蚊子一窝蜂钻出来,

把人叮得全身大包。

到了冬天,

山里吹来阴森森的冷风,

冻得手脚都伸不开了。”


而在洞中工作的环境就更加恶劣,

“五面石头夹一块肉”

是施工兵们的自嘲。

“肉”是说人的身体,

而“五面石头”则指坑道内

上下左右和作业面都是岩石。

幽闭的空间和高强度的敲钻,

还有随时降临的塌方危险,

让整个开挖过程牺牲了

56名特种兵的宝贵生命。


▲816核工程烈士陵园

为了保密起见,

参与工程的士兵和工人们

不仅不准串岗打听,

且长年累月无法回家。

据闻有一对来自湖南的亲兄弟

同时在816洞体工作,

却互相不知情。

直到有一天意外在镇子街上碰面

才惊觉重逢,相拥痛哭。


这项倾注心血又摧人意志的超级工程,

仅挖空整座山后搬出来的土石,

就可以搭连成一座一米长宽

从北京铺至上海的“千里长城”;

其耗费的钱财更高达7.4亿,

折算成现在物价几乎

可抵一座新三峡大坝!


但正当洞体即将建成投产,

国际形势又遭突变。

1984年,

中国与美苏关系渐趋缓和,

战争爆发可能性已经不大。

“三线工程”骤然失去了

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于是,

一些厂房合并了,另一些转产了,

更多的是无限期撤销停办。

816厂的建设者听到关张消息后,

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方面丧失精神和情感寄托,

另一方面对未来感到迷茫无力。


尽管如此,

他们还是不得不再度收拾行囊,

离开早已熟悉多年的白涛镇,

像来时一样重新散落四方谋生。

曾经鲜活地存在过六万人的厂区,

很快便冷落萧条得只剩二千多人,

俨然一座被命运抛弃的“荒城”。


更令人唏嘘的是,

由于军事基地的历史特殊性,

停办后的“816洞体”

及全国各地其他三线工程

都被下令圈围封禁,

普通人不得入内。

而曾经参与事件的相关人员

也被默认不再提起。


这些耗尽几代人青春的厂区,

就这样被历史关上了大门。

直到2003年,

随着中国老旧军事工程的淡出,

政府才逐步解封它们,

而背后一班将人生最宝贵时光

奉献给“大后方”的普通人,

也终于得以进入公众的视野。


2007年,

导演贾樟柯以三线工程

为题材拍摄电影《二十四城记》。

很多老工人在镜头前都会说:

“我不重要,我没故事,

不足以进入电影。”

当初的他们被国家代言,

剥削了个人生活与梦想,

时至今日仍觉得自己低微渺小,

也是那个年代才会养成的特殊性情。


▲电影《二十四城记》剧照

如今,当我们带着

对历史的敬畏和前人的尊重

漫步816洞体悠长的隧道,

轻轻触碰那段飘逝的记忆,

大概会更懂得

“岁月静好,

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的真正含义。

因为曾经洞里

那些人消失的一面,

足以让我们自豪一生。


你身边有哪些三线工程的遗址吗?

里面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欢迎留言告诉城君。


本文转自:http://www.toutiao.com/a6475835449016320525/?tt_from=mobile_qq&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mobile_qq&iid=15515660280&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