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
龙美术馆重点作品欣赏
    2017-07-06 14:16:1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重庆文化网视


湮没的自我


【南宋】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绢本水墨  37.5×37cm  1219

杨妹子(1162—1232),南宋宁宗恭圣皇后,一说为宁宗杨皇后之妹,历来众说不一, 后经徐邦达先生考定,杨皇后、杨妹子实为一人,工诗善书,其书法“柔媚而有韵”。杨妹子的书法逼似宁宗,宫廷中凡赏赐朝官贵族、宗室亲戚绘画作品,每次均命杨妹子题署。据记载,当时宫廷画家马远作品多为她所题,其书写马麟所绘《女诫》,常被人误传为宋宁宗亲笔。


解放的自我



潘玉良《青瓶红菊》 
纸本彩墨  74.1×55.3cm  1950年代晚期

潘玉良(1895—1977), 江苏扬州人。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1年赴法留学,先后就读于里昂美术学院、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6年入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9年受邀回国任教于多所艺术院校,期间举办画展、售卖作品,以绘画为职业,展现出新女性的自我风采。潘玉良的创作涉及多种艺术形式,油画、彩墨、版画、雕塑等,她吸收了东西方艺术精髓,一方面用色绮丽、奔放,一方面将传统文化中的意境、笔法和韵致融入西方油画的表现中,使画面富有东方格调。
《青瓶红菊》中潘玉良先以流畅的墨线勾勒出一簇插放在蟠龙双耳瓶里盛开的菊花,再饰以红绿色彩;构图既保留了中国画的留白,又以层层交迭的十字笔法,在瓶身和背景营造出立体感与空间的深度。


丘堤 《平湖秋月》
布面油彩 53×46cm  1946

丘堤(1906—1958), 原名丘碧珍,字秀崑,福建霞浦人。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1925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科学习,毕业后留学日本。在日期间受到后印象派影响,自觉运用现代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其画作沉静、抒情,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恬静,既富诗意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
作于1946年的《平湖秋月》展现了早年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红瓦的房舍,淡蓝的湖面,橘黄嫩绿相间的树木,金黄灿烂的阳光,画面生动活泼,格调清新明朗。近景处的参天大树,凉亭曲桥,中景平静安详的湖面,远景蒙蒙的远山屋舍,在技法上皆取法西方,又秉承来自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使画面飘逸着中国文人画的清幽娟秀,完美展现了丘堤融汇东西方美学的艺术成就。
方君璧 《桃衣少女》 
布面油彩 114×79cm 1926

方君璧(1898—1986),福建福州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1912年赴法留学,先后就读于巴黎朱利安学院、波尔多高等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回国于岭南画派创办的春睡画院中学习,尝试中国笔墨绘画。画风清幽、高雅而华丽,洒脱、热情而理性。


周思聪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纸本素描  189×109cm  约作于1976

周思聪(1939—1996), 河北宁河人。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等,1963年毕业分配至北京中国画院。擅水墨人物画,兼擅花卉,偶涉山水。早期作品笔墨清新,格调轻松,富有情节性和表现力;80年代后期引入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以夸张变形手法追求稚拙趣味,作品精练且富有意趣。周思聪的画作中始终不变的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坚守,以及悲天悯人的动人力量。
周思聪的艺术创作始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歌颂新中国,颂扬革命领袖和劳动人民成为其早期创作主题的一部分。她有多幅以周总理为主题的创作,此幅素描中,周总理被一群年轻战士环绕,笑容可掬,和蔼可亲。

【法】弗兰兹·勒布拉 《生命与精神》 
布面油彩  92x67.5cm  1936

弗兰兹· 勒布拉(1895—1953),出生于法国。1913年考入里尔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19至1939年定居巴黎蒙帕纳斯的艺术区“蜂巢”,活跃在有着莫迪利亚尼、苏丁、夏加尔的德蒙帕纳斯艺术圈。勒布拉的创作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要题材,艺术评论家不约而同地强调勒布拉在线条运用方面大胆的冒险精神和对色彩的娴熟技巧。
《生命与精神》是勒布拉一幅独特的代表作。西方文化中不乏把人偶作为戏剧性甚至悲剧性主题的例子,比如匹诺曹、葛蓓丽亚。勒布拉把这类主题作为自画像题材来创作,画中的人偶既是她画室中的木偶,也是离开“蜂巢”前对她本人形象的最终表达。


观照的自我

闫平 《青百合 粉百合》
布面油彩  100×100cm  1999

闫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闫平的绘画,用色畅快,语言自由而奔放,笔触随性而准确。颜料的堆挤和碰撞既创造了值得回味的色彩,又契合了物象的外形,有一种“写意”绘画的酣畅之感。
《青百合 粉百合》延续她一贯的语言风格,缤纷的色块呈现出笔触的凹凸与平滑,柔软与刚硬。由于这件作品几乎没有任何文学性的主题,使得闫平独特的绘画语言更加出彩。那种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所描绘出来的明朗的室内光线与色彩,使习惯于沉重的形式和压抑的情感的中国观众,感受到艺术与人性中欢快明朗的一面。

【日】田中敦子 《作品》
乙烯基类涂料,布  1976

田中敦子(1932—2005),日本大阪人。1951年自京都市立美术大学(现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退学后,于大阪市立美术馆附属美术研究所学习,1955年加入具体美术协会。1956年坐在大阪车站的长板凳上眺望霓虹灯的田中敦子,突然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制作了用灯泡和霓虹灯管组成的五彩闪耀的《电器服装》。这件作品在通电后的亮丽和断电后的暗淡所形成的对比,给予观者强烈的感官冲击。此后,田中敦子把基于《电器服装》的素描作品以油彩绘于纸上,渐渐发展成日后只用“圆圈和线”创作的独特风格。
田中敦子以其无所不在的圆圈和线条,进行声音、行为艺术、科技及混合媒材的综合艺术创作,唤起人们对日本霓虹闪烁的都市风景的记忆。她用亚克力颜料画出一个个大小明暗不一的圆圈,并用具有体积感的线条联结圆圈或为之勾线。田中敦子的创作源于生活,与社会接轨,她笔下一个个散发着光点的圆圈,就如同一个个的人一般,相互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结并散发出生命无限的活力。


表达的自我


喻红 《米色的肖像》
布面油彩  130×96cm  1989

喻红,1966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喻红将人物从复杂的背景中抽离出来进行一种情绪的表达,表现人的存在状态。
她的创作有两个出发点:写实和绘画本体语言。在某种层面上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但对喻红来说,平衡和整合二者就是其绘画的最初动力。


向京 《到达的气味》
铜雕  34×37×105cm  2005

向京,1968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向京以女性身体为题材进行创作,语言优美而独特。
她作品里透露出的不安感,是对于现代性下人性的迷雾和对于生存本身的不断确认——“内在性”是她所企图挖掘的生存真相。问题先行是向京的工作方法,在个人化塑造、雕塑着色、玻璃钢材料的使用这些语言建构上,都做出非常独特而影响深远的当代性实验,开创出一种“外在看来是具象的现实主义,实则深度探讨内在的精神价值”的作品面貌,在当代艺术景观里构成一种边缘但是独树一帜的风格。

【英】翠西·艾敏 《你是最后的大冒险》
霓虹灯  74.5x188x5cm  2014

翠西 · 艾敏,1963年出生于伦敦。她的作品涉及油画、素描、影像、摄影、刺绣、雕塑和霓虹文字装置等多种媒介,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和自传色彩,以爱、性、自我探索为主题,承载私人记忆,传达普世情感,坦率而诗意地直抵观者内心。
20世纪90年代初,艾敏开始以第二人称叙述她早年关于性的迷茫和挣扎,并运用童年时期令其着迷的霓虹灯创作。文字是艾敏创作的基点之一,这些霓虹灯作品将艺术家的手写文字转化为闪闪发光的心灵独白。《你是最后的大冒险》中“你”指他人,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最终再次回归自我。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乌雷 (塞尔维亚/德国)
《ULAY,ABRAMOVIC,LAUB的肖像》
彩色摄影,宝丽来原型机  220×112cm  1985

玛丽娜· 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出生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1972年毕业于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纽约、阿姆斯特丹。被称为“行为艺术祖母”的阿布拉莫维奇从事行为艺术已超过四十年,早年经历的社会动荡与军事变革促使其将自我解放作为创作母题,在作品中不断挑战身心极限,探索表演者与观者的关系。
1976至1989年,阿布拉莫维奇与德国艺术家乌雷共同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性别意义和自我认知的双人表演,影响深远。《Ulay,Abramovic,Laub 的肖像》记录下三个艺术家的面孔——阿布拉莫维奇(中间),乌雷(左侧)以及他们的朋友戏剧导演MichaelLaub(右侧)。这幅作品由全世界仅有3台的特制宝丽来相机拍摄,见证了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长达十二年的爱与合作。


【日】草间弥生 《帽子》
布面丙烯 32x41cm

草间弥生,1929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著名前卫艺术家,波普艺术、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和女性主义的践行者。草间弥生于50年代晚期移居纽约,其创作涉及绘画、行为、雕塑、装置、文字、电影、时尚、设计等多个领域。密集的波点与网纹,强烈迷幻的色彩是草间弥生作品的核心元素,她也被誉为“波点女王”。1973年,草间弥生回到日本继续创作至今,并陆续出版了小说和文选。
帽子与南瓜一样是草间弥生钟爱的题材。《帽子》色彩丰富鲜丽,主体跳脱出橘黄色的扇形网纹,不再相融于背景中,有别于80年代单一色调的帽子版画系列,具有后期作品色彩艳丽的特点。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