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化网视讯(文:谭腊梅 图:黄昌银)8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杂文学会党支部主题党日暨读党报用党报活动,参观了解到全国劳模贾紫焰自1994年以来,30年如一日坚持读党报,并收集收藏《重庆日报》,一天都没落下,让我很震撼也很感动。
当我们问贾老:“为什么想到天天坚持读《重庆日报》并收藏该报呢?”
(此图由杂文学会提供)
贾老回答:“读党报,学习党的政策,看了不迷失方向噻!”
诚然,《重庆日报》宣传报道贾紫焰的事迹也比较多。贾紫焰从一个农村村民养猪开始,发展到开办重庆紫焰桂花酒厂,到评为先进模范,全国劳模,还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各届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
一方面,贾紫焰爱学习,爱读党报,他通过党报学习党的大政方针,能紧跟党的政策走,靠勤劳致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他吃水不忘挖井人,他赚得第一桶金就回报社会,做了36年的拥军模范,以此报答党和国家。与此同时,《重庆日报》等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他的先进事迹,给他鼓励和鞭策。也可以说,是《重庆日报》成就了他。
从贾紫焰的经历和情怀,我想到了自己。党报为贾紫焰赋能,其实党报也为我赋能。我也是爱读党报看党报,我也是党报成就了我,我对党报有感激感恩之情。
我是山区农村考学出来的女孩子,情商智商都较差,但是我笨鸟先飞,我爱学习专研,我爱好写作。
我从一名普通教师转行到行政,是因为我经常写新闻报道,写诗歌散文,经常在当年的《石柱报》《黔江日报》《重庆日报》发表一些文章。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始后,县委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需要写作人才,领导们从报纸上知道我的名字,多方打听到我在石柱民族中学教书,于是找学校校长要人,把我借调到县委组织部。我到组织部报道时,领导很惊讶,说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我名字,以为我是40多岁的老写手,没想到这么年轻。也就是说,我没有关系,没有熟人推荐,县委领导就是通过党报知道我的名字,看到我的文章,就决定抽调我。所以,我感恩党报,是党报改变了我的命运。
借调到县委组织部工作两年期间,我写了很多领导讲话材料、工作经验材料、各种文件、调研报告、新闻、信息、简报、简讯等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总共1700多篇(条),几乎每期《石柱报》都有2--3篇,在《重庆日报》《当代党员》《公民报》《公民导刊》《重庆政协报》《重庆行政》《重庆宣传》等等各种党报党刊和其他媒体都发表了不少理论文章、新闻、通讯及文艺作品。每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我都异常兴奋,把报刊发表的文章对照自己的原稿,仔细核对,看看编辑修改了哪些地方,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在文字上更加精益求精。
在后来的工作中,特别让我自豪的是,在领导的帮助下,《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为书记写的理论文章《四季八节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重庆日报》发表了我自己的署名理论文章《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中组部转发了我撰写的组工信息,并得到市委书记和市委组织部长的亲笔批示,这些都是非常不易的。我感恩组织给我平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感恩党报党刊让我的名字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我也可以说,是党报党刊成就了我。
(此图由杂文学会提供)
在县纪委工作时,我在中纪委主办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过文章;在党校工作时,每年做课题,在市级以上媒体和刊物发表理论文章或者调研报告;在宣传部工作时,《重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庆行政》《科学咨询》等刊物也刊用我的文章;在县教委工作时,教育部主办的《教师报》发表了我熬夜写的《教育扶贫三个100%是怎样炼成的》,被编者按评论为教育扶贫的石柱样板,让我非常感动。
纸短情长,说到党报党刊,我有诉不完的衷肠,表达不完的感激之情。我对党报党刊有深厚感情,对党报的记者编辑也有深厚情谊,看到记者编辑都觉得亲切,像见到娘家人一样。
党报党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我们只要坚持读党报,跟党走,感党恩,永远都不会错。
作者简介:谭腊梅,女,重庆市石柱县人。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石柱县政协科教卫体委副主任。公开出版散文集《前尘往事》。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