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运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过年的味道变得越来越淡。也许是久居钢筋水泥森林,早已经习惯了闹市的喧嚣和灯红酒绿。年关虽已近在咫尺,却总是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要过年了?
直到看见到处都有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街道两旁无数彩灯汇成了璀璨的灯海,才知道真的要过年了。?
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还不错。但今年过年正值疫情高峰,可能真的会很难过。为减少交叉感染,老同学老邻居不敢邀约团年聚会,走亲访友的脚步也要暂缓。
但年货总还是要办的。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俗人,俗人就不能免俗。过年置办些年货,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千百年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习俗,年货代表着年味年俗。奥密克戒病毒的猖狂肆虐,搞得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在说:“今年过年就简单点将就点”,但一旦进入腊月,大家还是在盘算着该准备些什么年货。不信你看,对面楼幢阳台上、屋顶上都晾晒出了腊肉、香肠、猪脚杆、腊鱼,如果真的一点都不准备,这年还怎么过?
在经济落后物资短缺的年代,年货是人们辛苦劳累一年后对自己和家人的犒赏,也是为给即将来临的新一年加油。所以无论贫富贵贱,到了年关都要置办一些年货,当然,丰俭自定,跟自已腰包里的实力相匹配。
如今各种传统的年货商品,随时随地都能够买得到,任何时候都可吃得到。人们的快乐变得容易,曾经过年才能满足的愿望,成为了生活日常,对年的感觉自然没了那么强烈。可是人们仍然要置办年货,哪怕生活再将就,或多或少都会准备一点,这个年才会过得踏实安稳。这就是历史文化的惯性作用,也是根深蒂固的习俗使然,更是过年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各色年货在街头琳琅满目地铺开。福字、对联、年画、各种腌腊制品、干果炒货、糖果糕点、饺子汤园......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单说这炒货瓜子,就有白味、五香、奶油、巧克力、焦糖、话梅、甘草等十几种味型,不知该如何下手挑选,让人颇为纠结。但这却是一种让人幸福感满满的纠结,说明如今党的政策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这些年货,我就禁不住诱惑,会勾起许多儿时过年的美好记忆!
记忆中最有年味的是红润透亮、滋味醇厚的腊肉香肠。吃得嘴角流油,满满的都是儿时舌尖上的味道。如今年龄大了禁忌多了,身体怕“三高”,饮食要“三低”,对腌腊制品避之不及。但过年嘛,多少都要准备一点,暂且与高脂肪、亚酸硝盐握手言欢。年夜饭的桌上,不切上两盘香喷喷的腊猪耳朵、肥瘦相间的麻辣香肠,这酒怎么都喝不出年味来!
花生酥、芝麻块、桃片糕、葡萄干、山椒凤爪、麻辣牛肉干、五香瓜子、怪味胡豆......一样还是要来一点,要不然,除夕晚上一家人守着电视看春晚,嘴里不嚼点东西总感觉缺少点氛围!
其实,内心还是更怀念小时候的年味。物质贫脊的年代,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但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漂亮的新衣服,一捧爆米花,几盒摔炮,两块压岁钱,亲戚间相互往来拜年那种温馨场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喜悦,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回味,去留恋。
记得儿时过年,每家要凭票才能定量购买糯米、白糖、花生、水果糖。大人们在过年前的十多天就要开始忙碌。洗铺盖床单窗帘,擦玻璃打扬尘打扫庭院,炒沙葫豆、红笤块,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提前一周就要泡糯米、磨汤园面,最喜欢守到看母亲做汤园心子。猪油熬化了后加入白砂糖一起炒化、再加入炒香磨碎了的黑芝麻、花生碎、最后倒进适量的冬瓜糖丁、橘饼丁、青梅丁一起翻匀炒转,色彩斑斓、味美香甜的汤园心子即成。
初一早上吃到嘴里的那碗汤园,那才叫一个香哟,打个饱嗝都让人回味半天。汤园里有一枚母亲特意包进去的硬币,哪个幸运儿吃到这个汤园,来年一定会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哟。
如今超市里随时都能买到袋装的速冻花生馅、芝麻馅的汤园,确实快捷方便,却再也吃不出儿时吃过的汤园那种细腻爽滑、齿颊留香的滋味来。
记忆里苞谷泡那一种特殊的香甜脆爽,真的好叫人怀念。年关临近,经常能到“砰”、砰”爆米花的声音。一群半大孩子围着一个脸膛黑红的壮硕大叔,他一只手不停地拉动风箱,另一只手快速转动烧制爆米花的圆筒,还要一边招呼顾客,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快乐。火候到了,只听“呯”的一声巨响,爆玉米花出锅了。小伙伴们有的吓得捂着耳朵,有的兴奋地跟着尖叫,嘴谗了等不及的趁乱抓起一把就往嘴里塞,大家你推我挤好不热闹,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小孩子喜欢过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新衣裤新鞋买回来好多天了,可母亲把它们藏得好好的,不到大年三十晚上不会让我们穿,我心痒痒地想呀想盼呀盼,终于穿上了日思夜想的一身新,迫不及待跑出去找小朋友炫耀得瑟,小伙伴们互相攀比谁的衣服更漂亮谁的鞋子最好看,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跑够了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我怎么都舍不得把新鞋子脱下来,硬是穿着鞋子睡到了初一早上。
我们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俗,过年的时候,母亲告诫我们不准说“死、破、坏、碎了”等不吉利的话,也不得摔烂杯盘碗碟,否则,视情节轻重会受到打屁股或打手板的惩戒,这个还有说法:年前的惩戒叫“封印”,年后叫“开印”。年幼的我总是记吃不记打,屡屡犯规,封印开印的滋味都品尝过。
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所有的瓜壳果皮都堆到一起,等初二才以扫出去。因为这些东西都代表财气,初一扫了地倒了垃圾就会将一年的财运福气都扫出门去。
记忆中,正月初一我们家里总是格外热闹,伯伯、么爸、姑姑、舅舅、姨妈以及平常不大走动的亲戚们都要来我们家里吃饭,逼窄的三间房被挤得满满当当,有时还要去隔壁邻居家里摆上一桌。长大后才知道,原来正月初一是父亲的生日。老爷子还真会挑出生的日子,这一天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全国人民都为他祝寿庆生呢!
初二到正月十四,父母就带着我们走亲访友,陆续去不同的长辈家里拜年。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一大乐事,一来可以吃到很多平日里难得吃到的美食,酥肉、烧白、白砍鸡、脆皮鱼、糖醋排骨......至今想起我都谗涎欲滴;二来给长辈拜年能得到数额可观的压岁钱,更加令人开心。少不更事的我们最喜欢过年,巴巴地盼望着年能够过得长点、再长点。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几十年的光阴一晃就过了。浓浓的年味儿被岁月一点点剥蚀、消融、变淡了。怀旧是上了点年纪人的通病吧!唤醒儿时的记忆,走进往昔的岁月,把那些美好的碎片逐一拾起。
年的味道,父母的味道。原来,年味就是父母为孩子精心酿造出来的味道。是情与情穿在一起的味道,是人与人之间一生一世的匆匆相遇。父母走了,年味儿也跟着他们走了。再也吃不到妈妈牌汤园心子独有的香味,享受不到父母家人欢聚一堂吃团年饭的温馨。?
父母深沉的爱和不计回报的付出为什么要等他们离开了才能悟出?为什么当自己也成了老人才能读懂父母?有人说父母之恩只有来生再报,可是真的会有来生吗?如果有,来生还能再做父母的儿女吗?
思念儿时的过年,方知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曾经的无数个当下。我闭上眼静静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内心泛起阵阵酸楚。又到过年了,到哪里去找回丟失了的年味儿呢?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