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经意间发现,我在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上天池村买的一套避暑房,竟然坐落在一片红色的土地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长征路过的足迹和生活过的场景,让我荣幸至极,也常怀感恩惦念之情。
这条保留下来的长征步道,就在小区大门侧面不远处。我曾多次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漫步在这条长征步道上,每次都有很深的感触。整个长征步道盘旋在半山腰上,隐藏在密林深处。步道两边野菊花、狗尾巴草、蒲公英、艾草等差不多有半人多高。当然,现在的长征步道为了供游人体验,已经用小石块镶嵌在泥土中,路也拓展到3米多宽,也感觉不到荆棘刺人的痛楚。但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根本就是一条泥泞小路,或许根本就没有路,是红军战士们披荆斩棘走出来的路。
长征步道弯弯曲曲,很有林深不知处的诗意。在几处弯道林壁,可见清澈的溪水自上而下,脑海里顿时浮现出红军战士捧水而喝的情景。走着走着我又在想,还真应该感谢这崇山峻岭间阔叶杂草形成的天然屏障,很好地掩护了红军的行踪。
这条长征步道周边还有好几条岔道,都有“长征步道”标识,估计是各路红军小队汇合之地。在长征步道结束的一个小坝子岩壁上,竖立着很大一块“红军长征路群雕”,但仍有箭头继续指示着“长征步道”,指着通往娄山关、桐梓县城的方向。
伫立群雕侧旁,看着箭头所指,让我瞬间联想起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中娄山关这个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战役,仿佛听到了战场上激烈的枪炮声、厮杀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恢宏悲壮的战斗场面浮现眼前,更想起了胜利后红军在桐梓县城男女老少喜笑颜开迎接红军进城,群众踊跃参加、拥护红军的激情燃烧岁月。恍惚间,身后好似传来红军战士们匆匆的脚步声,他们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在朱德总司令亲自坐镇指挥下,取得了松坎、新站等地阻击川南国民党军队合围的战斗胜利后,不顾疲劳迅速折回,再奔赴赤水,以钢铁般的意志抒写了四渡赤水的宏伟史诗,终归甩掉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
这条长征步道兴许不到3公里,我以不慢不快的速度,一个来回差不多走了近3个小时,已经略显疲惫。一想到那时的红军战士们,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平均每天都要步行近50公里,甚至创造了“夜行两百华里”的奇迹,我就万分感叹,不停地问自己:“难道他们就不累吗?在那‘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的艰苦年代,又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呢?”猛然,“红军走的是革命路,长征不怕路途遥”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回响耳边,我好像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因为,红军战士们胸怀革命的理想,心中有信仰,是信仰的力量赋予了他们坚强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弹指一挥间,红军长征胜利已87周年。站在长征步道高处,头顶云舒云卷苍穹,迎着徐徐清风眺望,好一派青山滴翠、山花烂漫、江山壮丽大美景象。山下,在红军战士们的足迹上,满眼绿油油的庄稼和成群的牛羊,风格各异的农家小院拔地而起,昔日红军的藏身之地悄然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国家3A旅游景区,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些,足以告慰那些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们。
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啊,没有你们的艰苦奋斗,没有你们的流血牺牲,没有你们的担当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我们会永远怀念你们,永远铭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传颂伟大的长征精神!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本文转自:https://m.12371.gov.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052/451991.html?isShare=true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