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美丽乡村
《“进哥”的大山情!》
    2021-07-12 23:01:43    作者:川石 龙明厚    来源:重庆文化网视

 

    重庆文化网视讯(川石 龙明厚)“左眼”失明的残疾人扶进,在重庆的几年创业小获成功,可他知道他的出生地古蔺还很贫穷,他毅然放弃了在那里继续发财的机会,第一次到广州打工抱回5万元回到家乡古蔺办厂失败,可他又到重庆打工抱回200多万元资金回到家乡投资办企业,去实现他一直的一个梦——去帮助家乡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和残疾人,他的助残助贫助弱的一个个善举,感动了一方村民,感动了一方残疾人,久而久之当老百姓送给了他一个朴实的称号“进哥”。


引言
    2018年,扶进为了响应习主席的号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残联要充分覆行职责,全社会要携手残疾人走向美好的未来的精神”,于是扶进于2018年4月28日将户口从重庆大渡口区西城大道,迁往古蔺县古蔺镇胜蔺街999号附832号,决定扎根自己的出生地古蔺,去帮助残疾人创业和就业。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

(扶进“戴眼镜者”常常举办“残疾人”帮扶会)

扶理念,才是真正帮助脱贫的最佳选择。为了让更多残疾人打破自卑用自己的双手励志自强自立养活自己,活得才更有尊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政府减轻压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一、打工“第一桶金”
    1969年3月14日,扶进出生在古蔺县龙山镇杨坪村七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辈以种地挖煤为生,家中有五姐妹,扶进排行老二。那时日子虽苦,一家老少过得平平安安。 可“天有不则风云,人有夕旦祸福”,就在他读小学一年级时,被山体塌方飞石击中左眼成为残疾人。由于家穷,中学没毕业他就到煤矿当挖煤工4年。

    1990春节后,他随打工潮南下广东打工,由于文化不高,又是独眼,残疾人在外面更是受人歧视。经过求爷爷告奶奶的向用人单位说明“我虽然只有一个眼睛,可我有的是体力”,最终找了一个别人都不愿意干的笨活,如挖矿坑、搬运工、建筑工地小工、做砖坯块、帮人做小工等。在建筑工地扛水泥包和搅伴水泥时,常常一身弄得黑不溜秋的,鼻孔眼睛粘上水泥灰尘又痒又痛,有时想擦擦右眼,也不敢轻易动手。如脏手把右眼弄坏了,就意味着自砸饭碗。为了保护好右眼,扶进在搅拌水泥时,常常到水龙头处去冲洗眼睛,一次监工看他在水龙头处冲眼睛,指责他磨洋工,幸好工友为他说情才没有被罚款。

    为了挣更多的钱,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去为一些公司做“手工坯块”,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苦差事。做“坯块”得先将特定的原材料配好方,按一定的沾合剂比例调匀,穿上特别的长靴子踩成柔如“面团”形状,再用模子做出坯块,每块0.2元,每天从早到晚干8、9多小时,每天大约可做500左右坯块。一次在踩制时,他的一支靴子被划破泥浆灌进伤口痛得他钻心。晚上回到工棚将脚泡在热水中,用小刀慢慢的刮。这样的苦差事他坚持了二个多月,结算时他获得了3000余元的工资。他就是这样不固定打几份工,全凭打工仔互通消息才能找到更多的活干。在打工的苦日子里,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打工“陷阱”,于是他萌发了自己当老板的愿望。他在1995年将几年辛辛苦苦打工赚来的血汗钱约5万余元带回家乡,准备自己创业去帮助乡亲和残疾人。

二、遭灾不气馁、重庆“再打拼”
    1995年扶进抱着第一桶金兴致勃勃的回到家乡,他们觉得铸造业是一个“热门项目”,生产“回风炉”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他与大哥共同投资,在古蔺龙山镇创办了一家“鸿铸造厂”。他们经过近三年的奋斗但因厂房所处地交通闭塞,资金断缺, 又遭1998年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工厂被淹逼迫倒闭。扶进没有被灾难吓倒,他决定再到重庆去闯闯。

    1999年春节刚过,扶进安顿好妻儿,只身赶往重庆。那天他到重庆已经是下午6点左右了。当他摸着自己的荷包里仅有0.5元钱时大吃一惊。原来在家里准备好的1000元闯天下的钱忘记带在身上。那一夜,无奈的他只好露宿在街边屋檐下。清晨醒来,只听得码头上熙熙攘攘的声音,于是扶进沿着声音方向走去,碰见棒棒军担着行李与货主同行。扶进赶到江边,一艘大船正在下人,棒棒军各自在争先恐后的拉客,扶进不禁一喜这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吗。就在这天他为客人送货三次,两次为船老板下货,首次尝到了当“棒棒军”的味道,当天就挣了100多元。有了第一次就有了下一次,很快认识了棒棒军朋友,在朋友的引导下,扶进在棒棒军合租房的房中租了“一个床位”,从此,扶进有窝有饭吃了。

    扶进初到重庆,他将在广州打工积累的经验充分用到“赚钱”之中,在重庆他除了干“棒棒军”的业务,还间插其他的业务。如工地打工、扛钢筋、为车、船下货、搬砖、捡废铁杂物等。他说,再苦再累再脏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做,经过一年左右的单打硬拼,扶进在重庆立住了脚。他为了赚更多的钱,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于是他让妻子李明江到重庆共同创业。可谓是“夫妻同心创业翻金”。

三、扶进的创业“三部曲”
    扶进只身到重庆,深深感到“孤掌难鸣”于是将妻子召唤到身旁“辅佐”,身边有了助手,不管干什么都有个商量,有个照应。妻子的到来为他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扶劲的创业“第一部曲”就是全力以赴“找钱”,完成资本积累。
    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机械加工设备制造是这个城市的主题。他们除了打工,还发现很多工厂丢弃的废钢材常常堆在厂外,被日晒雨淋。于是多了个心眼,在与工人聊天时了解到堆厂外的废钢材,厂里根本不回收。于是她们利用空余时间去检废钢材变卖。于是,他们常常在打工的回家路上,去收拣废铁块。他们收到的废钢材中,有一种金属拿到收废店一问,才知道是一种是车床上专用的“合金车刀”很值钱。于是拣废钢材成了她们找钱的一个渠道。她们将废钢材送到摩托车配件厂去卖,第一次就卖了500多元,第一个月就卖了6000余元。就这样打工+捡废钢材,他们与摩托车配件厂的工人就混熟悉了。扶进在与工厂师傅交谈中获知,山城摩托车市场需要大量的零配件。于是他们感到搞“零配件加工业”,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发展项目吗?经过了几年的拼搏,夫妻俩积累一定的资金,完成了创业的“第一部曲”。

    2003年7月,扶劲的创业“第二部曲”就是创办成立“摩托车配件加工小作坊”。
    更准确的说是经销摩托车生产厂家的“零配件”。扶进何尚不知道要自己生产“零配件”需要技术,需要机器设备,为了能成为内行,他还专门到生产厂家去学习技术。他常常还去新华书店去买了一些专业书籍,不懂就向师傅请教。有了自己的“小作坊”工厂,就有了奋斗的目标。经过潜心的摸索,他厂生产的或代卖的摩托车零配件价廉物美,获得众多批发商及个体户的青睐。扶进的产品有了市场,他在感言时说:质量第一、诚信至上、童叟无欺、实行三包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脚。

    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成熟了,过去的“小作坊”现在有了真工厂的样子,随着资金的积累、工厂规模在扩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增多,生产的各种零配件质量数量全面提高,扶进首先想到了家乡的乡亲,他说:我体会过打工仔的味道,让老家的乡亲能到我办的工厂打工,一能让家里人放心,二免得受歧视、三让大家一起赚钱过好日子。
    扶进在重庆“摩托零件小作坊”当了几年小老板,使他从管理、营销、生产技术等经验获得全面提高。经过几年夫妻俩的艰苦打拼,他与妻子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更上一层楼”,将过去的“摩托零件小作坊”做大。
    2007年,扶进的“第三步曲”就是成立了“明江摩托车配件工厂”。
    工厂地点就在重庆大渡八桥工业园区。扶进既是厂长又是工人,又是营销员。扶进在重庆创办的摩托车零配件工厂,搞得风风火火的消息在古蔺家乡很快传开了。几年间扶进就先后接受了家乡健康人和残疾人到重庆扶进的工厂就业60余人。
扶进有了“明江摩托车配件工厂”,为了拓展市场,他又与几个企业朋友商量,共同投资在重庆北碚区成立“劲扬典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资产1000余万,员工200多人,年产摩托车9万多辆。扶进既是公司的老总之一,并担任公司的销售经理。他在重庆有厂、买了房、买了车,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他将古蔺的户口举家迁到了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落户,一家人在大城市过上了和和睦睦的好日子。

四、爱心!在沉甸甸的数字中“闪光”
    扶进在重庆拼搏多年,在重庆成了小有名气的老板,可他仍心系古蔺家乡。
2009年国庆节,扶进带有200多万的资金回到古蔺,他想用行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残疾兄弟姐妹。
    首先他在古蔺县城创建了“摩托车直销公司”。他将自己生产的摩托车直接运往古蔺,减少成都、泸州等营销商的中间环节,使摩托车直接销售到家乡用户的手中,与同品牌、同类型、同质量的摩托车价格要便利1000元左右,让家乡的消费者得到实惠。
    为了帮助贫困乡亲,他还骑着摩托走乡串户四处打听贫困乡亲情况,并拟定帮助方案。
    他了解到古蔺县龙山镇杨坪村有一位80多岁老人叫扶向尧,膝下无儿无女,年老多病生活贫困,扶进将他作为定点帮助对象。每次从重庆回家都要登门前去探望,多年来坚持为他送钱送营养品等。获知老人病了,他常常登门或者委托他人带着礼物慰问金前去探望,甚至送他到医院治疗并为他开医药费等等。扶进还不忘家乡的贫困学子,在2006年扶进帮助扶梅、陈谦等多名贫困缀学学生重返学校。在龙山中学50年校庆时,扶进还向母校捐款5000元。
    2008年底,扶进响应时任古蔺县副县长的李霄,与时任古蔺县招商局李家强局长招商引资建设新古蔺的号召。怀揣200万血汗钱兴致勃勃地回到家乡古蔺。有了领导的支持,扶进决心不辱使命,将投资用在扶贫助残和解决残疾人创业就业等问题上。
    2009年,扶进捐款价值20000余元的摩托车资助古蔺县教育局,和古蔺镇“举办老师联欢会”。同年捐赠价值35000元的五台摩托车给龙山派出所和交警队。
    2010年动员重庆厂家拆资100多万元,在古蔺山区进行感恩活动;向各乡镇派出所、治安巡逻队、交警及60个村,村治安巡逻摩托车,共捐赠摩托车70台。全县26个乡约100个村,并将零售价为5000元一台的摩托,以2000元一台的低价卖给每个村两户残疾人家庭。进哥的善举,使全县乡镇派出所和村民受益。扶进的爱心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2011年2月27日,古蔺县残联调查认定:扶进先后帮助了20余名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为古蔺县残疾人创业就业发展作出了极积贡献!

    2012年在泸州市龙马潭区武装部政委张尚林的号召下,扶进帮助建立龙马潭区武装部摩托化装备队,并在摩托车队检阅会上,受到时任泸州市委朱书记的肯定和认可。

    2013年在古蔺县武装部、古蔺德跃镇政府号召下,帮助古蔺县德跃镇建立民兵摩托化装备,同时帮助德跃镇招商引资。

    2014年,在古蔺县创建“古蔺县紫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残疾人推销农产品。

    2015年多次帮助古蔺县人民政府、古蔺县蓄牧局、古蔺县龙山镇招商引资,并解决了60个家乡农民工在重庆就业。
    2016年9月在古蔺县残联和古蔺县民政局的帮助下,扶进作为残疾人发起成立了:古蔺县残疾人帮扶协会,并在古蔺县残联指导下成立“古蔺天洞郎商贸有限公司”与 “古蔺县残疾人帮扶协会”合并存挡在民政局。目的在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以支撑残疾人协会公益性活动,解决更多残疾人创业和就业难的问题。

    2017年,将“古蔺县紫旭农业发展公司”变更为“古蔺县天洞郎商贸有限公司”在古蔺县龙山镇杨坪村建残疾人大葱创业基地;同年发动20个残疾人残疾人建立平台销售家乡土特产;同年在重庆大渡口区建(古蔺县天洞郎商贸有限公司大渡口分公司)让家乡土特产销往重庆打开销路;同年在古蔺金兰广场举行上1000人(古蔺县残疾人帮扶协会)启动仪式,让现场80多位残疾人受益(电视台全程报导)2005年至2019年期间,古蔺县残疾人帮扶协会共开展爱心活动数十次,受助残疾人1000余人。
    2019年“5.19残疾人日”,在古蔺县政府人大副主任朱搏宇和县残联王永政理事长以及古蔺县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同年7月26日、9月26日分别在金兰广场、德跃镇凤凰村、皇华镇举行助残活动,扶进组织捐款捐物几十万元,让300左右的疾人受益。(郎网、重庆文化网视、泸州川南网、古蔺创业之歌、四川、重庆新闻、媒体等报道)。
    2020年至2021年,扶劲先后率领志愿者冒严寒到古蔺金兰街道青阳村、北朝村、玉田村、小水村、宝宁村等慰问残疾人。为她们送去棉衣裤、棉被、羽绒服、食用油等,还为她们安装取暖炉,进水器及太阳能,路灯等。在帮助残疾人的活动中,培训了20个残疾人就业,走乡串户让近200个残疾人受益。
    扶进还常常向残疾人宣传励志自强理念,即“给他鱼还不如给他渔”中的道理,他说“给他鱼”只能帮助他人解决一时一事的困难,而“给他渔”就是 “所帮助的人”给他找到一个能养活自己的“饭碗”,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扶进回到家乡12余年来,累计为贫困残疾人捐款达30余万元。他用爱心、用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见证了他的大山情。

五、后记
    2010年5月份,扶进先后被古蔺县残联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同年10月被古蔺县委宣传部入选《创业之歌》同年12月份被古蔺电视台,选入电视频道专题片广角(扶进奋斗人生);政府选入古蔺“创业之星”、电视台选入古蔺“广角”频道进行宣传报导(详见新闻谋体、古蔺创业之歌、电视频道广角);古蔺县委宣传部、古蔺县委统战部、古蔺县工作委员会)汇编《创业之歌》“记白手起家创业人生扶进” 的事迹;2016年——2019年期间,“古蔺县残疾人帮扶协会” 共开展爱心活动数十余次,受助残疾人100余人。

    他说,生我养我的古蔺大山我岂能忘记,我的姓名里有“进”字,意味着我只能前进,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不会放弃,在创业的路上,在帮助残疾兄弟姐妹的路上再难我也要坚持!多么令人感动的豪言壮语,只有“一只眼”的残疾人扶进,他对古蔺大山老百姓的一片深情历历在目。他对残疾人的帮扶在当地广为流传。他知道在帮扶乡亲的道路上有困难有压力。可他说,有政府对他的支持,有父老乡亲对的鼓励,他感到自己并不孤立,他感到自己背后有一座山在支撑着自己!
    扶进的帮扶残疾人之路,他立志再难也要去实现他的“梦”。好一个侠气肝胆的汉子进哥,是值得社会赞扬的励志自强的当代好人!在此我们衷心祝愿这个古蔺大山的儿子扶进,心想事成,路在他脚下延伸。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