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反叛”的作曲家——郭文景
    2016-05-04 23:29:2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小提琴打开他音乐的殿堂

  “第一次接触音乐还是在12岁的时候。”郭文景缓缓回忆道。12岁那年,郭文景无意中结识了一位走南闯北的民间音乐人,在他的启蒙下,郭文景初识了小提琴,并对小提琴悠扬的琴声非常着迷。

  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学习音乐并不容易,没有教材,郭文景跑到重庆市歌舞团,一边当杂工一边偷师。14岁那年,郭文景已能自如演奏小提琴,那时,许多同龄的孩子都上山下乡去插队,郭文景却被重庆歌舞团看中,当上了一名小提琴手。

  那时,西方音乐受到批判,人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样板戏。18岁那年,歌舞团刚分来的新同事,保存了很多世界名曲的唱片,郭文景常常和他躲在家中偷听。西方音乐强有力的节奏如一阵狂风,席卷了郭文景的精神世界。“那种节奏,我至今都记得。非常震撼,和以前我听过的中规中矩的音乐,完全是两种极端。”郭文景有些激动的回忆起当时的情节,“那个时候,我想做坏事一样,有机会就躲着一个人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遇名师,作曲一发不可收拾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1974年,郭文景在北京演出时结识了上海著名音乐家朱践耳的远房侄子。两人相约到上海,拜师朱践耳学习作曲。

  郭文景在上海呆了近半个月。在朱践耳的教导下,他学会了和弦的构造、音符的轨迹等和声知识。虽然学习的时间不长,却对初学作曲的郭文景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在上海拜师后,郭文景对作曲的兴趣更加浓厚,他开始自学作曲。“那个时候,曲谱是非常珍贵,我为了学习作曲谱,就利用歌舞团给的小提琴谱和别人换”。郭文景对作曲的狂热让他废寝忘食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1978年,22岁的郭文景考上中央音乐学院,良好的音乐氛围使郭文景逐步由小提琴手逐渐过渡为一名专业的作曲家。

  1982年,郭文景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毕业作品——大型交响乐《川崖悬葬》,乐曲采用四川民间音调《尖尖山》作为基本素材,以全新的技法和丰满的音符展现了一幅生动壮观的场面,蕴含着浓烈的巴蜀气息。1984年,该作品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公演,受到《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好评。

  “我认为好的音乐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能听懂。”在郭文景眼里,音乐是没有局限性的,没有一沉不变的方式,融合各家之长,才是好的音乐。

故乡情是他创作的灵感

  家乡民间音乐的影响赋予郭文景大多数的作品一种阴郁和神秘的特性。“我认为音乐应该关注现实和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于是我立志要做作曲家,写那种男人的顶天立地的音乐,我要写崇高的、磅礴的、宏大的交响乐!”在郭文景身上我们看到山城男子的豪迈和顶天立地的情怀。在他许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大气磅礴,不拘小节的节奏。

  近年来,郭文景加强了与重庆方面的合作,希望能以优秀的音乐作品回报故土。正在创作中的《思凡》便是郭文景与重庆川剧院的第三次合作,该剧不仅沿袭了高腔、胡琴等整套川剧元素,还融入了西洋歌剧的特色,是一部中西结合的剧目。郭文景说:“传统的西洋歌剧只有美声唱法,这显得太单一。我就希望能创作出融合着美声、戏曲、流行等不同唱法的歌剧,让外国人也能感受中国文化,让中国人也能了解外国文化。”

  由于工作的关系,郭文景经常会回重庆。除了惊讶于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外,他还喜欢重庆如3D魔幻般的奇特地貌和晚上深蓝苍穹下迷人的夜景。“20层楼房出门竟是一条街,轻轨在大楼里穿梭……这些魔幻的情景估计在全国都独一无二。”郭文景兴奋地说。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