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李云迪背后的“金牌教练” 但昭义:我的根在重庆
    2016-05-09 22:44:2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少时练琴与音乐结缘 心怀感恩艰苦求学

  我们在深圳艺术学校的一间会议室里见到了但昭义,这是一个微微佝偻了背、满头白发却思维活跃、目光清澈的可爱老头儿。一见面,但老就用重庆话给我们打起了招呼:“辛苦你们啦。”

  1940年,但昭义出生于重庆市渝中区一个医生家庭,父亲酷爱音乐。耳濡目染之下,但昭义打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十四岁他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何惠仙、林瑞芝学习钢琴。六十年代初,但昭义被选派赴京进修,他的老师就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周广仁。这段学习经历,为但昭义一生的钢琴教学事业奠定了基础。

  “那个年代会钢琴的人少,我会那么一点点,因此顺利地考进了音乐学院附中。文革期间,父母被打成反派,学校顶着压力,仍然送我去北京读书,还给我找了那么好的老师,真的是太幸运了,我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说起那段往事,但老热泪盈眶。1964年7月,但昭义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捡来”的学生 一切都是缘分

  1989年到1994年间,但昭义的7个学生分别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佳绩,这当中就包括获得第十四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及玛祖卡舞曲最佳演奏奖,并因此扬名世界的学生陈萨。陈萨与但昭义的相识,有一段故事。原本要拜师杨汉果教授的陈萨,却因杨老不收女生,才转到但昭义门下。看过小陈萨的演奏后,但昭义欣然收下了她。在但昭义悉心调教下,陈萨不负众望,从10岁开始,便屡获大奖,包括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少年组第一名、“珠江杯”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专业组第一名、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

  1989年,一对夫妇带着一个7岁的男孩从重庆来到成都找到但昭义。因为年龄太大、手太小,在一般人眼里,男孩并不适合学钢琴。然而,但昭义收下了这个屡遭其他老师拒绝的小男孩,并花大力气栽培,“虽然学琴年龄偏大,但悟性好、专注。”这个来自重庆的男孩,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钢琴王子”李云迪。

  “我收学生还是看缘分吧,更多的是偶然性。”但昭义笑着总结。他好多学生都是“捡来的”,是其他老师不愿接收的。

  看起来慈眉善目的但昭义,对学生却非常严格。2000年,李云迪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国际性赛事。连番过关斩将比拼,因为紧张和劳累,小云迪几度想到了放弃,老师但昭义坚决不同意:“李云迪,你必须要弹到最后!”一边是严厉,另一边又是疼惜,私底里但昭义安排带队老师为李云迪减压。

  也就是这次比赛,李云迪捧回了空缺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全国音乐界一片欢腾。在世界上最严格、最权威、级别最高的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颁奖典礼上,当评委念出冠军的名字时,李云迪冲下舞台,给了但昭义一个大大的拥抱:“老师,我们赢了!”但昭义喜极而泣。

  成名后的李云迪,曾这样说到:“没有但昭义,就绝对没有李云迪。”他称但昭义为他“音乐上的父亲”。

“金牌教练”的教育观:让学生热爱艺术才是成功的教育

  1995年,但昭义来到深圳,担任深圳艺术学校钢琴专业教授、深圳钢琴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除了李云迪、陈萨,他的学生左章、张昊辰、薛啸秋等又相继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据不完全统计,但昭义门下有超过二十人在国际钢琴赛事中获得六十多个奖项。但昭义实现了中国艺术教育的重大突破,被誉为钢琴界的“金牌教练”。

  说起这些荣耀,但老直摇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几代钢琴教育家努力的成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呀。”很多人对这个点石成金的钢琴老师充满好奇。他却这样回应:“我没什么秘诀,对学生就是凭着自己的责任心而已。”但昭义告诉记者,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人一多说话就脸红心跳。“在钢琴演奏上没有天分,我当一个安安分分的老师就可以了。”

  在但昭义的课上,他始终把“因材施教”放在首位,李云迪悟性好,但昭义就让他把重点放在练习上,学生古静丹乐感不占优势,但昭义就让她感知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要她感受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陈萨聪明脑子灵活,但昭义就让她尝试技巧性的东西。“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模子套”但昭义说。

  “钢琴教育是让大家热爱音乐”但昭义这样总结到。如今,随着家长们对钢琴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认识和学习钢琴。但昭义是比较欣慰的,他告诉记者:“像音乐这样的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人们的艺术素养。”而对于钢琴教育的考级热,但老有些担忧:“我不希望孩子们都奔着考级去学钢琴。我们的音乐教育,如果能做到让孩子真正地热爱音乐、热爱艺术,这才是成功的教育。”

闲不住的老人 他把《思恋》送故乡

  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一天,但昭义还在四川音乐学院上课,第二天一早便赶到深圳艺术学校继续讲课。这些年,但老已经成了“空中飞人”,每周都要成都深圳两头跑。“两边都有学生,我放心不下,让他们跑太麻烦。”但昭义总是为学生考虑得多一些。以前他在成都教书,包括李云迪在内的十多个学生从重庆赶来听课,当时重庆到成都要坐一整晚的火车,有时候没座儿,孩子们就垫张纸坐在火车过道上。但昭义知道后心疼极了,立即决定自己每周往返重庆成都两座城市。孩子们练琴本来就辛苦,他不忍心。

  今年75岁的但昭义患有青光眼,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这两年他也在自我监督,工作上必须 “做减法”,可他手里的事情却越来越多。当得知他现在还带着十多个学生时,记者们都惊讶不已,但老解释说:“我也想轻松些,否则身体吃不消,可不断有家长找上门来。”但老总是不忍拒绝那些执着的父母,不忍看到孩子们对钢琴热爱与渴望的眼神。

  现在,但昭义每天凌晨4点起床编曲写教材,他在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近20个专业音乐软件,平时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在手机上谱曲编教程。除了在四川音乐学院和深圳艺术学校授课外,但昭义还在深圳钢琴艺术中心给那里的音乐教师们做培训。“对我来说,现在培养老师和编写教材比带学生更重要。”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把在音乐教学上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做一个系统的总结,让这些知识发挥更多作用,他说:“这也算是了却我的一桩心愿吧。”

  记者们为他的身体担忧,他反倒笑着安慰起大家来:“我们重庆人嘛,精力充沛,心态阳光积极,你们说是不是嘛?”

  两个小时的采访里,但老都用重庆话与我们交流,他说:“不好意思啊,我还是习惯说重庆话,老了,改不了啦。”

  虽然定居深圳20年,虽然这辈子在成都生活的时间远远长于重庆,但昭义还是认定自己是个“重庆人”,“我的根在那儿啊,这人一老,就更怀念小时候,就更想念重庆的那些坡坡坎坎。”他对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印象特别深,“就在七星岗观音岩那一片,我太熟悉了,有时候做梦就回到那里,顺着一条狭窄的小路曲曲折折一直走下去,就到我的家了。”

  “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我的故乡重庆,那就是我改编的一首钢琴曲《思恋》,我想把这首曲子用来表达我对故乡的情感。”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