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这个“爱折腾”的重庆女人 从一枚戒指创造出卡通形象
    2016-05-11 21:38:0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知青岁月为艺术创作注入力量

  “这幅画再往上一点.....把这个彩虹布条固定一下......”3月9日,北京宋庄美术馆,这个身材娇小,语速很快的女人名叫熊文韵。

  这次的画展展出了熊文韵从知青时代的作品到为人所熟知的“流动彩虹”系列,再到“空空”以及近年来所涉及的儿童教育项目,全面地呈现了她三十年来的艺术创作面貌。

  画展以“虹”为主题,象征了从过去到现在的跨度。熊文韵别出心裁地用代表“彩虹”的七色彩带,将整个展览馆从头到脚包裹起来。“之所以选择虹这个主题,是因为彩虹代表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能够唤起色彩,产生情感”,熊文韵解释道。

  相比熊文韵说话的语速,更快的是熊文韵行走的速度,行走或许是注解她生活形态最恰当的关键词。

  1955年,熊文韵出生于重庆渝中区。幼年时的熊文韵,兴趣爱好并不多,唯独对画画情有独钟,随手拿起一只笔,一画就是好几个钟头。1971年,年仅十六岁的她,到四川汶川漩口公社当知青。在农村,她没有什么依靠,也很孤单。很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望着天,看着溪水发呆。可这反而唤起了熊文韵对于自然的亲近。

  1974年,熊文韵考入了威州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可是熊文韵的心里还是放不下她的美术梦,她迫切地想离开这里,能去到成都或回到重庆,可当时的社会条件,这无疑比登天还难。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熊文韵再次看到了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两年后,熊文韵以西南地区第二名的专业成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

  “当知青的那几年,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苦,但却在我的身体中注入了一种无形的力量,阿坝州的地域、宗教、自然都为我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母体。”阿坝州成为了她梦开始的地方。

  “当时的黄桷坪还不像现在修得这么好”,熊文韵回忆到,“我们当时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黄桷坪外面的烂泥巴路,每次出学校一次,回来裤脚上都会粘上泥巴。”由于之前经历过了太多的阴霾,吃了太多的苦,在川美学习的那段时间,成了熊文韵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每个周末放假,我都坐电车回家,吃上一顿母亲做的家常菜,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天空都是五彩斑斓的”。

东渡日本留学绘画风格独树一派

  在读本科的四年中,熊文韵获得了四川省美展、全国青年美展等诸多展览的奖项。毕业时,她的作品已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毕业没多久,她又去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磨人的工笔人物画。

  一次,熊文韵看到了被称为“日展三山”的日本画家杉山宁、东山魁夷、高山辰雄的画展,作品里东方韵律的线条深深感染了她。1987年,熊文韵揣着200美元加入了当时的出国大潮,东渡日本。

  初到东京的熊文韵立刻感受到了经济的压力,付学费、看画展、买材料,应付日常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

  跟大部分外国留学生一样,熊文韵不得不半工半读,在餐厅打过零工,也给日本孩子当过绘画家教,没日没夜地打工影响了她画画的时间,但却为她的学习与理解艺术积累了内心的力量。“在我来日本前就想着,当知青那几年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受过,还有什么可怕的”。

  1989年冬天,老师蒋采频访日到了东京,熊文韵骑着自行车去看望她的老师,因为她要省下买地铁票的钱。

  1995年回国后,熊文韵开始筹办自己在国内的个人画展。展览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是她几年来运用日本岩彩绘制的新作。色彩艳丽,但表面又有着风化日久的晦暗色泽。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作品中,熊文韵展现了自己特殊的风格。作品呈现出来的抽象趋势在之后越发清晰。

让艺术流动起来彩虹下的绚烂

  “办完个人的展览后,突然觉得找不到精神寄托了,我就决定再回到西藏,那个梦开始的地方,去了大昭寺,藏王庙,布达拉宫等,置身高原的广袤之中,把我抽象的作品放到自然中,觉得不大气”。

  1998年,即使回国后的两次个展都算成功,开幕式的喧闹过后,看着空旷的展厅里固守一隅的画作,熊文韵却无法兴奋,她觉得那些作品静止得仿佛没有生命。“当我把路边的石头涂上色彩的时候,突然有一种作品与自然接上的感觉,我才突然意识到,作品不应该全部都是在架子上的。”

  从那开始,熊文韵就全身心投入“流动彩虹”的计划中,“在做流动彩虹的几年间我都没有画画,大部分时间在游走。办批文,拉赞助,召集工作人员,联系媒体,每件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

  “有一次入藏时,在二郎山遇到抢劫,随后,在跟随干警搜查时,看着蓝天白云下沐浴着阳光的木屋,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沿川藏北线1400公里上平时被忽略了的小石块、关着的小屋门,以及水等等这些专属于西藏的事物,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出的艺术,它们以独特的造型特征,在都市与自然的两极延伸中,再现着人类向原始进发的周期,时间。它们都应该成为“流动彩虹”的一部分。”

  熊文韵以大自然为画布,用七彩的蓬布和颜料,以流动在川藏线上的运货卡车、公路沿线的房屋、岩石以及溪流为裁体,创作了“流动彩虹”系列作品。1999年10月,在青藏公路上,100余辆载重货车挂上了熊文韵设计制作的象征美与自然的彩色篷布,行驶在世界屋脊上,形成了一道道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流动彩虹。从成都沿川藏北线,历经艰险,行程1400公里到达昌都。

空空诞生──“自我”的另一种实现

  作为“流动彩虹”计划的吉祥物,2001年,有着三角触角的卡通形象“空空”,横空出世了。

  “当时在“流动彩虹”的后期,我们整个团队20多个人压力很大,从我的年龄来讲,已经到了极限。就在这个过程中间,“空空”的出现,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让我看到了下一步的可能性。”

  “空空”的由来要从2000年说起。有一次熊文韵在日本的跳蚤市场买了几枚小戒指,戴在手上一会儿就被朋友拿走了。之后她开始买一些珠子和鱼线回来自己穿。这一穿就上了瘾,她发现就这些珠子和线可以穿成上百种的戒指。

  “戒指里面有个带四个小触角的,当时就有艺术家说这个很像人的大腿或者人的胳膊,有人说像草,有人说像昆虫,总之让人想起未来的东西。”

  熊文韵觉得应该创造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灵魂的形象,来代言“流动彩虹”。给“空空”起名字的时候,熊文韵和几个青年文艺家晚上一起想。“我始终觉得,这个东西一定要很中性,也要很可爱。当时,有人在那里敲东西,发出“空空空”的声音,我突然就冒出“空空”,就是它了!好像人到极限的时候,它突然就来了。”

  在熊文韵的眼中,“空空”既有着她自己的影子,又像是她的孩子。也正是“空空”的出现,让熊文韵开始涉足儿童的艺术教育。她在吸收韩国、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学龄前幼儿美术教学计划,并付诸实施。

  2008年,汶川地震。五年后,通过熊文韵和汶川中学老师、羌绣文化专家龚志君的牵线,五彩基金与汶川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共同的目的——帮助残疾青少年学习绘画,决定在汶川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五彩基金教学基地。在这次北京的展览上,就有不少作品出自于五彩基金教学基地的孩子们之手。

  “其实任何生命体都有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觉悟自己的本性”,在熊文韵的眼中,“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合适的方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空空’,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