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逐梦他乡
油画记录重庆变迁 徐悲鸿关门弟子戴泽的笔墨人生
    2016-05-15 23:49:50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云阳 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4月14日,北京王府井附近的煤渣胡同,记者拜访了戴泽先生。初见戴老,只见他穿着一件灰色大衣,内搭白衬衫,精神矍铄地坐在房间里。周围的墙壁上,挂的全都是画,有风景,有肖像。

  见到记者的到来,戴老微笑着给大家打招呼:“你们是重庆来的哇,都是家乡人,快进来坐。”

  1922年,戴泽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国第一代留学生。他回忆说:“父亲年轻的时候很刻苦,也很爱国,在日本留学时主攻采矿与冶金工程专业。1922年,我在日本出生,随后父亲带我回了重庆云阳。”

  戴老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年没有回过云阳了,云阳留给他的记忆还是以前的模样,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和同学们一起玩耍时的画面。

  “在我的记忆中,云阳就是一个特别好耍的地方。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晓得现在的云阳变成啥样子了,真想好久回去看看。”

  岁月改变了戴泽的人生,但不变的是他那口浓浓的乡音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云阳上的,学校前面有一条小河,夏天经常和玩伴们一起到河沟里游泳摸鱼。春节的时候,喜欢看大人杀年猪吃刨汤,熏腊肉。”回忆起儿时的情景,戴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从徐悲鸿 “他的绘画理念让我成长”

  戴泽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创办了故陵小学。从小生长在书香世家的他,小时候就对绘画非常感兴趣。

  “因为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教,去野外耍的时候,我就根据自己的感觉,用树枝在地上画鸟画山画水。”就这样他坚持了6年,直到进入精益中学。

  一九四二年,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戴泽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

  “来到中央大学之前我对当时中国的艺术界知之甚少,除了读过几本丰子恺先生所著的美术书籍之外,对国内的著名画家几乎一无所知,也从不知道徐悲鸿。”戴泽坦言。但是,也就是大一那年,徐悲鸿的一场演讲深深地吸引并影响了他。

  “当时徐悲鸿给我们做的演讲是《黄桷树与四川人》,通过对黄桷树和四川人的特点的描绘,来表达写实主义观点,教导我们绘画时要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身边画起。”戴泽说。

  徐悲鸿的这种艺术理念让他非常受用,到大四时,他正式受教于徐悲鸿,在油画人体课中学习色彩的调配与光线的运用。

  1946年,戴泽受徐悲鸿的邀请,北上到北平艺专(现中央美院前身)任助教。除了辅助教授们教学,戴泽还负责诸如教具保管、服装保管、布置展览等等琐碎繁杂的工作。“戴泽老师非常勤奋,能够吃苦,为人诚实憨厚,任劳任怨,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人。”这是当年戴泽担任助教时,一位学生对他的评价。

  正是由于这份勤奋与质朴,戴泽的油画处女作《马车》在1947年参加北平艺专大型画展时受到了观众注目。北平解放后,1950年,戴泽参加了京郊土改,深入农村之后,他创作了油画《农民小组会》,质朴生动地描写了土改时农民小组会的场景,当年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幅作品随后在《人民画报》发表,受到广泛好评。

  曾有书画界专业人士如此评价,戴泽先生是多面手,人物、风景、静物俱佳,油画、水彩、彩墨技巧均能。早年描写农村生活的油画《农民小组会》、《牧民会》和《马车》等,人物形象质朴、真实;大型历史画创作,如《淝水之战》、《义和团》、《南昌起义》等,表现出其极强的处理大幅构图的本领;肖像画,如《画家徐悲鸿》、《植物学家蔡希陶》、《陈碧茵像》、《雕塑家曾竹韶》、《老汉》、《毛泽东与廖承志》等,人物的性格和瞬间动作捕捉精准,形神兼备。

两次修复徐悲鸿油画《徯我后》

  1953年徐悲鸿去世,中央美院决定举办徐悲鸿遗作展。当时,徐悲鸿的画作《徯我后》因保管不善,整块画布腐朽不堪。

  “油画一展开,就不断的掉渣儿,几乎看不清楚作品的本来面目,大家都感到非常的失望和遗憾。”戴泽回忆。

  眼看着如此珍贵的油画即将消失,大家都显得无可奈何。这时,戴泽勇敢地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对油画进行修复。

  “我曾经参观学习过莫斯科的油画修复工作,还记得部分修复的办法,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老师的作品就这样失去,死马当成活马医嘛!”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的戴泽笑着告诉记者。

  主意拿定后,戴泽随即买了一块新麻布贴在原画上,用水粉填补,经过将近一周的日夜奋战,总算赶在开幕前完成了修复,赶上了徐悲鸿遗作展。

  名画的命运是多舛的。1982年,新街口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建成,保存在东受禄街故居原纪念馆的《徯我后》,搬迁时因为画太大出口太小,迫不得已只得把挂画的内柜锯成两段,然而,这却导致原来粘的麻布撕裂,为此,戴泽再一次担起了修复重任。

用油画记录重庆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成名后的戴泽继续坚持外出采风画画,倾注一生的心血画出了数千幅作品。在戴泽的画室里,一摞摞黑色的盒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者发现,盒子里面装的画有肖像有风景,作画时间和类型各不相同,可几乎都与重庆有关。

  “这里面装的全是我关于重庆的记忆,比如这条狗,我是在1944年画的,是我在云阳故陵时家里养的狗,也是我家唯一的一张写生。还有这张风景画,是我1972年回重庆写生时在朝天门码头画的,以前这些地方还没有桥......”戴泽说,原本所有的画都是混装的,但后来,为了方便查找,他单独把与重庆有关的画作装在了一起。

  如今,鲐背之年的戴泽依然康健,虽然因为手部旧患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无法再作画,但他每天还坚持看书、看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迁。从电视上,他看到,如今的重庆高楼多了,路也宽了,城市建设越来越漂亮。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是想回重庆去看看,找一找儿时的回忆,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本文转自:华龙网“逐梦他乡重庆人”专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