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寰球视野历史钩沉群星闪烁逐梦他乡重庆仔儿旅行采风直击现场重庆书画作家方阵作品原创 经典时尚巴渝文化食在巴渝韵海诗苑娱乐星空华夏姓氏重庆美女茶酒文化美丽乡村重庆天地军迷世界拥军爱民社区文化
作品原创
原国家三线建设老领导亲自撰文赞颂五十四师
    2017-02-06 23:17:0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五十四师官兵为祖国三线建设也立了大功

——《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读后感代序
王春才

        陈怀文同志是我2016年带领央视《大三线》摄制组到重庆涪陵816地下核工程进行考察和拍摄时、所认识的一位参加过三线建设的816工程老兵,现在他是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战友联谊会会长。怀文同志很有爱心和责任心,最近他将自己多年来走访原部队老首长老战友和多次重返老部队工程故地,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所编写出的书稿《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寄给了我,希望我看后给写段话,他想也放到该书的序言中。因为我看到部队一位将军已经写出一篇很好的序言了,那我就将我看了书稿后的感受写出来作点补充吧!
        因为在《大三线》拍摄时,我对五十四师这支神秘部队已经有过初步了解,这次看了书稿后,对这支部队的光辉历史及其在三线建设中的贡献又有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认知。五十四师确实是一支英雄部队,其前身是1958年专门为建设我国“两弹一星”基地而组建的特种工程兵7169部队,1961年由于我国严重自然灾害,十万大军7169部队的供给在当地遇到了严重困难,中央军委才决定留下主力队伍再组建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继续来完成既定建设任务,其他部队撤出重灾区。从此这支新组建的特种工程部队便继续奋战在祖国的大西北,一直为“两弹一星”艰难“筑窝”,较好地保证了我国的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被毛泽东主席称赞“立了大功”。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需要,他们又移防祖国大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为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五十四师又承担起了修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地下核工程最艰巨的洞体开挖和工程被复任务,为人民又立了新功。尽管这支部队在1982年就已经被撤销,但他们的功绩还在,他们当年所发扬的816精神今天还在传承。现在随着他们所建工程的不断被解密,五十四师的光辉业绩也逐渐大白于天下。816地下核工程对外开放旅游后,五十四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都想知道这个神秘、神奇、神圣的816核军工洞到底是谁建造的?当年是怎么挖出来的?祖国和人民是不会忘记这支英雄部队的,我作为一个三线建设的老工作者,更应该向为祖国三线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五十四师老兵们致敬!
        816地下核工程是我国“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性工程,当年中央政府之所以要下决心建设这个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是当时捍卫国家安全、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也是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历史选择。1966年9月16日,中央专委正式批准816地下核工程定点在当时的四川省涪陵县白涛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批准,并把最艰巨、最艰险的打洞任务列入军内工程、交给了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来完成。敢打硬拼的五十四师不负众望,两万多官兵连续奋战长达八年,前后共有6万多名指战员参加了816工程建设,做出了不小的牺牲,在白涛一碗水烈士陵园就埋藏有71名五十四师官兵,平均年龄不足21岁。1975年816洞体工程全部完工后,经检查验收,五十四师将洞体工程移交816厂,随后核工业部22、23、24公司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才陆续进洞进行后续工程和设备工艺安装。后来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和国家战略决策的变化,816工程1982年6月开始缓建,1984年6月正式停建,此时816工程已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46亿元,完成土建工程85%,安装工程65%,配套工程及生活设施也都已基本建成。据统计,整个816工程开挖出岩石150余万立方米,被复浇灌混凝土25万多立方米,挖出的洞室轴线叠加总长度达20余公里,洞体覆盖层厚度200米,当时尚无任何炸弹可以穿透这样厚的岩石层。现在经专家考证,816工程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
        我国停建816工程彰显了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信心和力量,这也给原准备进洞进行核原料生产的军工企业816厂带来了转型的问题。1984年1月,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主任鲁大东主持了816军转民会议,核工业部、四川省国防工办领导都前来出席,当时我担任国务院三线办规划二局副局长,也来参加了会议。是这次会议决定了将816改为家用尿素生产企业的,我还记得当时816厂的党委书记徐光在最后发言时表决心说:我们一定要对得起为816工程牺牲的工程兵官兵和广大职工!“不救活816我死不暝目!”鲁大东主任当场就表扬了徐光书记:“徐书记您下这样的决心,我对816就放心了”。 1996年10月816大化肥建峰厂正式竣工投入生产,我时任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前去参加了竣工典礼,向徐光书记当场表示了祝贺!至今已经21年过去了,816厂也经历了一个艰难转型的继续创业奋斗过程。现在816地下核工程已经以旅游产品形式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引起游客们的惊叹,也勾起了人们揭开迷底的强烈愿望。为此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前来探秘,西安华商报摄影部主任李杰同志就连续四次进入816洞体内,从不同视角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收入《三线记忆》一书后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多种媒体还进行了报道。
        2016年5月7日,我带领《三线风云》丛书主编倪同正、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执行总导演刘洪浩、导演刘占国等摄制组成员和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何民权来到816,建峰集团同时也请回了当年在816工程工地战斗过的老兵陈怀文、老连长李宗乾与我们会面。5月8日上午,建峰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平、宣传部长冯川勇、旅游项目总经理郑志宏、办公室主任冯俊等同志带领我们一行参观816地下核工程,陈怀文会长和李宗乾老连长扶着我的手臂,在洞体现场手指着当年施工的具体地段,讲述了五十四师官兵们当时在艰苦施工环境中不免受伤以致牺牲的悲状,他们讲着讲着就不由得哭了,我受到感染后也控制不住了自己的热泪,摄制组当时摄下了这些动情的场景。离开洞体回到会议室后,建峰集团何平董事长让我题词,我便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写下了“千古丰碑八一六”几个大字,表达了我对816工程的赞叹和对当年建设者的敬意!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在1968年8月,当时我还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防工办基建规划处工作,时年33岁,与分管核工业的刘敬书工程师陪同蒋崇璟主任、赵新民副主任、田栋梁处长还曾前来考察过816工程,当时五十四师主持工作的副师长姚家俊等师领导还向我们行军礼,朴实地告诉我们由于文革两派武斗的影响,816工程进度不快,只是开挖了几条导洞,洞内很不安全,当时就是在洞口外进行汇报的。这一幌50年过去了,我向老兵打问姚师长的近况,陈怀文老兵告诉我说:姚师长在1985年就已经去世了,享年才62岁,姚师长是于1969年初正式任师长的,他亲自组织了816洞体施工的全过程,对816工程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还说当年参加816工程建设最年轻的战士现在也都进入花甲之年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啊!我一直敬佩姚师长及他领导下的这些官兵们!五十四师指战员都是816工程的无名英雄!
        5月8日下午,陈怀文会长在座谈会上动情地汇报了五十四师指战员当年来到白涛这崇山峻岭中,是如何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子儿女”秘密修建816地下核工程的,在场的人热泪盈眶,都受到了感动;他还说816工程当年为强国梦而建,后又为求和平而停,现在将816工程化剑为犁,打造成爱国主义旅游教育基地是五十四师老兵们的期盼。近两年来,陈怀文同志发动五十四师老兵已经给建峰集团无偿捐献出了不少当年的文物史料,他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一万九千余名816工程老兵名单,建议建峰集团尽快把816工程博物馆或陈列室配套建立起来,为816工程老兵修建功勋纪念墙,以给这些暮年的老兵们予精神慰藉,建峰集团已经接受了他的建议。当时我在会场上也感慨地表态说:“伟大的816工程是五十四师永远的英雄纪念碑!”
        我国著名作曲家孟可在他三岁时,其三叔孟杰就曾参军来到了工程兵五十四师,当年由于工程保密,牺牲后一直不知葬于何处,直到816工程解密后,最近才打听到三叔安葬在了白涛一碗水816烈士陵园,2016年11月22日,孟可专门陪同父母亲和弟弟来到了816烈土陵园看望、癸奠其三叔孟杰,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2016年9月6日,国务院参事调研组在特邀参事、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陈东林的带领下,就如何发挥工业遗产作用,来到建峰集团考察816地下核工程。徐松龄参事是调研组长,他首先想到的也是带领调研组成员向工程兵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向五十四师牺牲的烈士们默哀致敬。我对陈东林副会长、徐松龄参事多次讲过,工程兵在三线建设中的历史功绩不能忘记;我还给他们介绍说,五十四师战友联谊会的陈怀文会长,为了不让历史忘记他们老部队,不忘记816这一段奋斗史,近几年来他不辞辛劳,走访了众多老兵,现正在编写《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一书,他们听后都非常高兴,都感到部队已经撤销这么多年了,当年的建设者年龄也都很大了,现在还有老兵来东奔西跑地去收集历史资料,真是难能可贵,精神可嘉!这也正是当年工程兵五十四师无私奉献精神的传承和生动体现,大家都赞扬陈怀文同志是工程兵老兵的优秀代表,应该感谢他!并祝贺他的书能尽快出版发行!
(王春才为原国家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本文是王老83岁高龄亲笔撰写、于2017年1月13日亲手交给陈怀文的)

重庆地区独家推荐

本文转自:https://h5.qzone.qq.com/ugc/share/7AC633BCA24761839D2347EBF1E87DC2?uw=839055856&subtype=0&sid&blog_photo=0&appid=2&ciphertext=7AC633BCA24761839D2347EBF1E87DC2&_wv=1&winzoom=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凡注明“来源:重庆文化网视”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地址:重庆巴南区融汇大道66号23幢16-4
值班电话:023-68418563
服务电话:13320356020 13512392372
投稿邮箱:hcy570708@sin.com
联系QQ:136228045
技术支持:宇琼科技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173号
ICP备案:渝ICP备16012598号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
Copyright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文化网视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重庆胜大律师事务所 高级律师 李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