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良玉。在重庆石柱县火车站广场,有一座高大的塑像,塑的是一个威风凌凌的女子,她便是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出生于重庆府忠州(今重庆忠县),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凭文武双全和忠诚智勇被正史立传的女将军,因“平叛”“镇贼”“保境”等戎马军征之功被敕封为“忠贞侯”。
秦良玉从小在父亲秦葵的教育下,和兄秦邦屏、弟秦民屏等一同习文弄武,研习兵法,树立了“忠君护国、保境安民”的志向。她曾对其父说:“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少年时期,她显露出的军事才干受到父亲的大加夸赞,称:“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
秦良玉嫁给石砫宣抚使(土司)马千乘为妻后,和其夫一起整饬土政、训练土军,在石砫(今重庆石柱)建立起了一支戎伍肃然、为远近所惮的“白杆兵”。
万历二十七年,秦良玉帅“白杆兵”,大败随夫出征,平定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平叛总督李化龙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予时年26岁的秦良玉,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天启元年,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叛乱,奉命回乡招兵的秦良玉立即发兵西上参与平叛,转战重庆、成都和贵州等地,先后收复内江、安岳、乐至、新都。因其战功卓著,朝廷加封秦良玉为一品诰命夫人,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在其夫被诬告病死后,她袭任石砫宣抚使。天启元年,她率兄秦邦屏、弟秦民、儿子马祥麟率与清军在辽东血战,兄弟战死沙场,子一目中箭后拔矢逐敌,吓得后金兵惊骇溃逃。秦良玉再获朝廷加二品官服,封诰命夫人,并赐“忠义可嘉”牌匾。
在明朝最后的时候,秦良玉始终坚守着对朝廷的忠诚,即使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秦良玉也未投降,而是对族人说:“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并约法三章:“有从贼者,族无赦。”
秦良玉穿过的战袍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胡适以“中国历史有个定鼎开基的黄帝,有个驱除胡虏的明太祖,有个孔子,有个岳飞,有个班超,有个玄奘;文学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木兰,这都是我们国民天天所应该纪念着的。”对秦良玉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2、巴清。《巴清传》虽因各种丑闻没有上映,但巴清是谁,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巴清姓氏不明,郭沫若根据文献推断其名怀清。战国时代大工商业主,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丈夫死后,守着家族企业,凭雄厚财力保卫一方,被评为巴寡妇清。
清是战国末期枳邑枳里乡人(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街道人)。其家族从事的是丹穴业,也就是采炼丹砂,因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所以传及数代而不坠,垄断丹砂开采的生意,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巴寡妇清以女子之身,与范蠡、子贡、白圭、猗顿、郭纵、乌氏倮并称战国七大富豪。
巴寡妇清的精明能干,眼光长远,识大体,是秦始皇唯一称赞过的女人。在那个年代,她敢于“以钱铺路”,用其丰厚的财力直通国家权力中心,与皇帝的利益挂上了钩。她虽家中无丁可抽,但念及国家安危,将积蓄的几万两白银捐给朝廷作为修长城的费用,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表彰她,秦始皇诏她住进皇宫,给以公卿王侯的礼遇,谕为“贞妇”。女贞子、女贞花之名,都因她而来。巴寡妇清死后,留下遗嘱:将家产献给朝廷。秦王也未负故人之托,将丹砂提炼出来的水银用于布置阿房宫的江河地理。秦始皇为表彰巴寡妇清为国采矿炼丹之功业,修建了“女怀清台”,将其灵柩运回巴寡妇清的家乡,厚葬于长寿龙山寨,在墓地修建高台,并亲笔题字。秦统一全国后,大缴兵器,然而,唯独巴寡妇清拥有一支数千人的私人武装,足见她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
3、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生于四川省巴县大阳沟(后划入重庆市)一个手工业家庭;1926年,年仅18岁的游曦被选为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1926年(民国十五年)10月,游曦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员。1927年12月,游曦在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年仅19岁。
1926年底,游曦和李淑宁(即赵一曼)等三百多人,从重庆朝天门码头乘船东下,抵达武汉,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随军校学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随教导团由南昌、赣州到达广州,任教导团共青团工作队长(支部委员)、女兵班长。她常常带领女兵班的团员到工厂,发动妇女起来斗争。
12月11日广州起义时,游曦奉命率领女兵班,执行狙击敌军渡江的任务。当晚10点,起义军主力已撤出广州。13日,当镇压起义军的反动军队蜂拥进入市区时,游曦的女兵班与指挥部已彻底失去联系。但是,她们始终坚守在天字码头,在弹尽粮绝之际与敌人火拼,最终牺牲。那一年,游曦19岁。
壮丽的巴山渝水,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养育了无数杰出的历史名人。在重庆的历史上,还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女性,特别是在抗战时期,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子,或是客居重庆的革命者,他们都为重庆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向她们致敬。
责任编辑:丽人
值班编辑:黄影